第110章 安邦?定国![第1页/共3页]

“当然,接下来要不是你当机立断,以重手震慑宵小,我们不但保不住志文留下的那点口粮,就连大师的身家性命,也一定能保得全面。”

临终前还叮嘱儿子及部下:“宁死荒外,勿降也。”

只是受时势所限,又被一心自主的孙可望所坑,生前最后一次血战,永昌磨盘山伏击吴三桂时,还被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发,致功败垂成。

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与大将李定国分歧,导致内哄。

实际上,倒是将大绶的名字,藏在了“安邦定国”这四个字里,任其自选。

要不再收大绶做义子?不当,看大绶现在这模样,就晓得他不必然乐意。

此两役以后,明末大师黄宗羲赞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阳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惊。此万历戊午以来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刚才实在是太恋慕了,脑筋一热,话就冲口而出,认寄父这事儿,大绶还没想过呢。

“切!”小林等人眼里明显尽是恋慕和巴望,却恰好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大柱,我还叫你大柱,如何?”

这时不但大绶,就连志文也迷惑起来,请你帮手取个名儿罢了,能不能帮手一句话的工夫,现在这东扯西拉的是干吗呢。

才接着说,“我有大名了,哈哈,我有大名了,可旺,我叫可旺。”

胡风南渡尽草偃,大义捐嫌王出滇。

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

“行了,起来吧,别跪着了。”孙大夫见他高兴,天然也欢畅。

诸葛无命延汉祚,武穆何甘止朱仙。

张献忠在川北身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对峙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在永历帝被缅王献给吴三桂绞杀后,忧愤病亡,年四十一岁。

大绶的眼里有光芒明灭,看得出对可旺非常恋慕,对正名充满了巴望。

凛冽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

当然,如果大绶笨拙,没有明白孙大夫的用心,那也怪不得孙大夫。

大绶见志文不说话,脑筋一转,刹时明白了志文的设法,“对不起,志哥,是我冒昧了。”

李定国身后,部下稀有千人不降,聚于阿瓦河东百里,称为“桂家”,勐腊各族奉李定国为神,过晋王墓均膜拜,并于后山复建“汉王庙”,每年春节停止昌大祭奠。

“那...?李定国?”大绶也还没有拿定主张,听志文说不好听,又把“安邦定国”的后两个字用上了。

“志哥,”大绶见摆布无人,仓猝低声对志文说道,“你能不能帮我向孙伯求讨情,请他也给我取个名?”

“谢寄父赐名。”大柱,不对,可旺又重重磕了个头。

可给你大绶取名算如何回事儿,难不成你也认孙大夫为寄父?

志文一把拉住了回身欲走的大绶,“我又没说不帮手,一起去问问孙伯吧。”

孙可望(?―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夫叛逆兵大西政权首要将领、南明永用期间权臣。

一身转战三千里,只手曾擎半壁天。

“怕你啊,”小林说完撒腿就溜,“有本领追上我再说。”

有诗赞曰:

磨盘战地人犹识,鬼火常同日色鲜。

可旺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接着说道:“今后都叫我可旺,闻声没?哈哈哈...”

打闹声中,一群人跑远了。

“李定国!”志文点头附和,“不错,这名字念起来顺溜,好听。”嗯,另有些耳熟。

残碑读罢呼雄鬼,存亡都从李晋王。

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背叛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附属汉军正白旗。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