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汉王即位[第1页/共2页]

李定国这几年来两蹶名王,名声大振,世民气目中便都感觉他是员能兵戈的名将。

汉王府的集会室内,李元利召了刘体纯、王拙等将领来议事。

长沙府连续热烈了三天,到得第四日上,李元利才开端召见群臣,大肆封赏。大兴军将士从上到下,就连浅显士卒没有职爵,也有一两银子的赏银,户手部属的度支部为此破钞了五十万两银子。

日出前七刻,太和钟长鸣,李元利在王拙和高信的伴随下走出斋宫,由亲兵侍卫构成的仪仗走最前面,厥后是多达九十九人的鼓乐队,最后才是正式的祭天步队。

李元利不往长进一步,麾下将士便只能原地不动,他们舍生忘死地跟着李元利东征西讨,当然也要让他们分享到胜利的果实。

“殿下,这孙可望已经是众叛亲离,就算是逃到楚雄、姚安等地,又能如何?”

李元利至上层“皇每上帝”神牌主位前膜拜,上香,然后到列祖列宗配位前上香,叩拜。回拜位,对诸神行三跪九拜礼。

早在一月之前,李元利称王的书记便已经传遍官方,天下皆闻。一晃到了七月十九,各地公众簇拥而至,长沙府表里人隐士海,就连城外的农舍也有人租住,让长沙府的百姓非常小赚了一笔银子。

“众卿免礼平身!”李元利立于高坛之上,双手重抬。

“李定国心胸仁义、体恤士卒,故而作战时将士用命,这都不假!但是我听‘绣花针’王兴描述新会之役,南明军先是用炮轰及隧道埋火药的体例已经炸塌了三处城墙,但清军威胁城内百姓来堵住缺口,李定国不忍伤害百姓,便放弃了打击。”

但李元利以为这都是值得的,五十万两固然是个巨额数字,但实在只是竹山银矿两月的收益,官职银子一封赏下去,大兴军将士的士气空前高涨,请战之声不断于耳。

汤若望现在主持的研讨项目也有好几个,单筒望远镜已经试制胜利,但另有对准镜、小口径舰炮、无后座力炮,另有蒸汽机在各个行业的详细利用等等。

为了此次祭天即位,工部与礼部在南郊专门搭建了一个祭坛,又在元帅府内单辟一院来作为致斋的斋宫,王拙、高信作为陪祀大臣,与李元利佩带斋戒牌已经在这儿斋戒了三日。

念完祭文,尹民兴站起来回身面对祭坛下的文武将官以及观礼的百姓,开端大声朗读即位圣旨:“明运既终,胡虏猖獗……孤本百姓,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告祭六合于山阳,即汉王位于南郊……”

“殿下,李定国兵戈有些本领,孙可望怕不是他的敌手。”堂下众将纷繁说道。

现在的大兴军深得民气,他们的元帅称王,这当然是大喜的事情,百姓们自发地买好了鞭炮,贩子们也拿出银子,组建了舞龙队和舞狮队、花灯队,要在这一天为李元利大肆道贺。

是以李元利筹办建立科学院,由汤若望来任第一任院长,只卖力指导各个项目标研讨,至于详细的事情,则交给各研讨小组去做。

祀日前夕,礼部官员已经安排好神牌位、供器、祭品,乐队乐器陈列,最后由礼部侍郎停止全面查抄。

何况称王也有称王的好处,最起码有了大义名分,这个“汉王”的称呼在孙可望没有篡位之前用处并不很大,但现在朱由榔疯了,汉人已经没有了正统名义上的天子,此时称王正得当时。

李元利走下坛来,恍恍忽惚好像作梦,这类感受让人迷醉,怪不得孙可望困守云南一隅,却仍然不顾统统地逼疯了朱由榔登极称帝。

以后又是奠财宝、初献、亚献、终献、送帝神,尹民兴跪读祝版上的祭文:“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