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九章只收良家子弟[第1页/共2页]

“有甚么事?说来听听。”既然是“不情之请”,想来即便不违律法也违情面,李元利可不会一口承诺他。

一下进帐一千多万两的巨款,李元利表情大好,下午城门开了以后,连续就有人前来拜见,他也没有涓滴不耐地一一欢迎。

“经国济世,可不但是学会经义诗赋、品德文章就能够做到的!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农、工、商,而你所说的‘杂学’,实在也是国之底子。”李元利一脸严厉,“大兴军的枪炮,能本身行走的舟船,另有很多新的技术,都是利用数、理、化的服从!”

正如他的父亲所说,他并非明臣,不必为明廷守节,投到汉王麾下也是无可厚非,并且按照他对李元利多方面的体味,这位汉王殿下绝对值得他去跟随。

“干得不错!”李元利笑道,“肇庆、新会两城的许尔显、由云龙、吴进忠三人都是罪大恶极之辈,就算现在逃了,大兴军也不会放过他们。”

湛凤光赶紧陪笑道:“是,是!门生必然回禀岳丈让其严加管束。”

“你们两个这段时候就不要到处乱跑了,跟从吏部和户部的人一起到各州县去,学一学如何管理处所、措置政务,只要体味官方痛苦,今后才气造福一方。”

“殿下,这可算不上是舞弊,顶多只能算是‘走后门’罢了!”几人说了这一会话,氛围非常和谐,陈恭尹也顺着李元利的话头开了一句打趣。

“殿下,门生另有个不情之请……”陈恭尹游移了一下说道。

“至于潮汕诸县实在过分悠远,门生也是无能为力了。”

李元利一点也不担忧,“仓里另有几万石,再说我们那么多银子,还怕买不到粮?”

要想窜改前人的思惟绝非一朝一日之功,但另有一句话是如许说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在大兴军的科举测验将这些“杂学”晋升到了和经义诗赋策论一样的职位,想来要不了几年环境就会大有窜改。

李元利打断了他的话,“确有其事!不过我大兴军早有规定,征兵只收良家后辈,作奸不法者、曾投鞑虏者一概不收,这倒不是专门针对他一人。”

“不过术业有专攻,要想将这些全都弄懂,一小我必定没有那么多精力,以是大兴军的科考,是将算、工等科目分开来的,每人只选本身得心应手那一门去研讨,才气做到人尽其用。”

而在潮汕一带,均匀亩产量也高达三石多,明朝万积年间的时候,广东全省的粮食亩产量居天下之首,现在固然因为兵灾使得人丁大量减少、地步荒废,但所产的粮食仍然充足食用。

这些入门课本多数都是李元利之前编的,固然本身感觉浅近易懂,但没有教员指导他们两个恐怕还是不可。

广东不缺粮,珠江三角洲一带,因为水沃地肥,一亩上田能产米四石,比蓉城平原的稻田亩产还要高。

陈、湛二人连连点头,特别是湛凤光,如果说他前些光阴另有一丝踌躇的话,那现在他已经成了大兴军最忠厚的拥趸。

李元利呵呵笑道:“我这应当算是给你们舞弊了吧?”

明廷灭亡、鞑虏入关,短短十来年间天下产生如此剧变,他曾一度感到绝望,甘愿躲在家中传授村落塾童也不肯仕清,但是现在,大兴军和汉王殿下的所作所为又让他看到了新的但愿。

也就是说,除了四书五经、八股文章以及各种公文格局外,其他统统都是杂学,学了也没用,测验不考!

“本来如此。”陈恭尹本就是顺口提上一提,现在听李元利如许一说,反而让他们两个对大兴军又高看了一眼。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