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只畏非敬[第1页/共2页]

郑胜利杀部属不但喜好杀其百口,并且在他的节制地区内不从命号令的城寨,也是动不动就屠城屠寨,长幼不留!

黄廷虽勇武有力,但却非莽撞之辈,他深知郑胜利的脾气,以是此时只是一味拥戴。

郑胜利治军严苛,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实施酷刑峻法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但他错就错在擅杀、乱杀。他平生大小战役上百次,诛杀临阵脱逃者、作战倒霉者不计其数,并且连累百口。

“国姓,大兴贼集于岛南之海军,光铁甲战舰就有十二艘之多,特别是此中一艘万石巨舰,非我军战船所能抵挡,国姓若再分兵,厦门危急也!”

永历四年,郑胜利杀其族兄郑联、摈除郑彩取了厦门。永历六年,清军攻破厦门,郑胜利杀其堂叔郑芝莞,逼其叔父郑鸿逵下野,至此完成了对郑军的完整掌控。

不过郑胜利也没有好神采给他看,他瞟了张煌言一眼道:“此非降战之议!”意义就是说本日不是商讨降与不降,而是如何应战的题目。

郑胜利听了此话却道:“大兴军海军集于岛南,步兵集于岛北,两面夹攻,若我军只于岛南拒敌,大兴贼于岛北登岸又当如何?”

“国姓!下官觉得降大兴军也何尝不成!”

一听此话,世人都吃了一惊,在这关头劝国姓爷投降,那岂不是找死?不过大师昂首一看,却又放下心来——本来发言的是张煌言。

后代汗青上郑胜利北伐南京,清军挨个攻打郑军各部,总兵力远多于清军的郑军因为没有获得郑胜利的号令而不敢救济,眼睁睁看着友军被毁灭而导致终究全军溃败!

“降贼之事,休要再提!”郑胜利一声厉喝,将世人有些恍忽的心机震了返来。

这马信本来是前明浙江台州(治今浙江临海县)总兵,清军陷浙江后降清,永历九年又率部归队了郑胜利,被任命为右提督。

总的说来,郑军麾下将士对郑胜利只要惊骇而底子没有出自内心的尊敬。

永历九年,张名振与张煌言合兵三入长江,抵燕子矶,因兵力单弱无功而返,因而又会同郑胜利部甘辉、陈六御等光复舟山。张名振身后,本来遗言由张煌言统领其军,而郑胜利却命令由陈六御接掌。

大明已亡,但汉人还没有死绝,鞑子迟早要被赶出中原,可最有但愿完成这个豪举的不是郑胜利,而是汉王!

张煌言奉鲁监国为主,但鲁王朱以海已经于永历七年自去“监国”号,现在鲁王监国一系文官武将根基都被郑胜利拉拢拉拢,只要张煌言不肯投效于他。

话声响过,一员壮硕的武将出列拱手道:“国姓!末将只知冲锋陷阵、用命杀敌,该当如何行事,但凭国姓叮咛就是!”

“我军驻于鼓浪屿,大兴贼定然会从岛南进军。以末将之见,当集重兵于岛南以抗贼军,只要能挡住大兴贼海军守势,厦门便可安然无恙!”

到了光复大员以后,郑经通奸事发,郑胜利派人赐死郑经,却遭到留守金厦的将领群起方命,此中就包含黄廷、王秀奇等自他起兵之初就跟从多年的老将。

合座文武官吏当中,只要他对郑胜利的脾气不甚体味,此时见众将都拿不出一个主张,便想跳出来出个风头,以搏国姓爷赏识。

公然此举对郑胜利来讲最是安妥,他悄悄颌首道:“两军相逢勇者胜!若众将士同华明普通有此心,大兴贼便休想踏上厦门岛一步!”

在张煌言看来,晋王李定国豪杰了得,尚且投于汉王门下,可见汉王绝非浪得浮名之辈,何况大兴军兵强马壮,坐拥七省之地,连鞑子都要避其锋芒。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