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陈近南[第1页/共2页]

连城璧是一个例外,清军入京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顺德知县,没有资格参与到朝堂大佬们的党争当中,厥后固然做到了永历朝的两广总督,但也只是个没有任何实权的虚职。

大伙都晓得李元利口中所说的“老滑头”指的是谁,都在内心暗笑不已。

通政使司在明朝本是中心官署,不下处所,掌章疏奏驳、国度大政﹑大狱会审及会推文武大臣等朝廷大事。李元利将它设立到州府一级,主管监察官吏,近似于后代纪检和监察构造。

“平生不见陈近南,便称豪杰也徒然!”,固然金大大的书中所写多有不实之处,但他如此推许陈永华,想必也是有些本领的人物。

“年青的?谁?”

是以在分开广东之前,李元利已经和刘玄初商讨出了应对之策,那就是从川黔、湖广三省官员当中,遴选一批政绩卓著、夺目无能并且清正廉洁者先补足福建缺员,有多出来的则赶赴江浙候命,临时算是处理了这个题目。

在闽粤两地的这些前明旧臣李元利早就晓得,他们多数是清军入关时在南边公干或因朝堂党争失利被贬斥回籍的贬官,这些人如果在燕京,说不定也早就投了鞑子。

明末崇祯年间朝堂上的文官,绝大多数都不是甚么好鸟,他们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争权夺利、贪赃枉法、欺上瞒下,将天子玩弄于股掌之间,玩死了天子,玩亡了大明,也将本身玩成了秃奴。

大兴军固然年年都停止科考,但所取之士多数都是年青士子,即便有才学也无管理处所的经历,短时候内更不成能胜任知府知州等要职。

桑武见本身的建议李元利不感兴趣,便把前面的话全都咽回了肚里。他晓得汉王对这些前明官吏没有好感,在长沙时陶汝鼐和郭都贤等人名誉更大,汉王殿下还是不睬会他们。

但只过了短短数月,陈永华的才气还没机遇表示出来,郑军便已毁灭,郑森流亡外洋。

实在这保举、考核职官并不属于他这个户部福建清吏司的职责范围,这是吏部的事,但吏手上面只要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个清吏司,并且这四个清吏司底子就不下处所。

陈永华这名字却似曾了解,李元利心中一动,问道:“此人现年多少?”

取了福建,大兴军已拥八省之地,知州知府等中级官员就较着有点不敷用了。

明朝各省设“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批示使司,分主民政、司法和军事,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心卖力。

“这陈永华现在那边?”李元利却底子不答复他的问话,桑武只得按下猎奇之心回道:“他就在城内储贤馆中。”

“王爷,您刚才所说陈近南又是何人?”

“此人是张苍水保举的,姓陈名永华,漳州府龙溪县人,其父陈鼎乃前明天启年间举人,先时任同安县教谕。鞑子攻陷同安时,陈鼎在明伦堂自缢殉节,陈永华出城逃得性命,也算得上是忠臣以后。”

“郑森的参军?陈近南!”刚才桑武提及陈永华时,李元方便感觉有些熟谙,此时再说到郑森,一下就勾起了他的影象。

一听“年纪老迈”就是随便找的借口,不管哪个朝代,省级高官没有五六十岁哪能混得上?

不过这也能看出连城璧确切有民族时令,这也是李元利筹办写信请他到福建来的首要启事。

这时桑武建言择前明官员任用,李元利毫不踌躇地予以反对:“这些前明旧臣少说也有五六十岁,年纪老迈,哪有精力担此重担?”

“此人现年只二十二。本年郑森在厦门开府设衙,延揽天下士子,王忠孝便向他保举了陈永华,郑森很赏识他,授予他参军之职。听张苍水说此人见地深远,很有才调。”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