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密谋献城[第1页/共2页]

再则郑胜利治军严苛,动则斩首棍责。据史料记录,自永历元年到永历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郑军中被郑胜利斩首的驰名有姓的将领就多达七十五人,被杖责者更是难以记数,这使得郑军将领大家自危,恐怕一不谨慎屠刀就落到本身身上,是以而叛投清军的将领也特别多。

“如此便好。”

他底子不消多考虑便决定献城投降,因而便命人去请副将苏明来商讨此事。

陈恭尹写了军令,栓柱自派亲兵去传令,李元利又向封义问道:“漳州、厦门可有甚么动静?”

这苏明是苏茂的族弟,自族兄被郑胜利随便找了个借口斩杀以后,他便对郑胜利挟恨在心,早前就与黄梧密议过一同率众投清,是以也不怕他泄漏了动静。

“总之不说废话。我们投大兴军当然比投鞑子要好很多,起码不会被老百姓指着后背骂!该如何行事,黄兄固然明言,小弟惟你马首是瞻!”

“我估计郑胜利麾下诸将与他不会戮力同心,你再发封鸽信给李定国,不管郑军何人来降都先收留下来,若非大奸大恶之辈,我们就留他一条性命,准其戴罪建功!”

苏明告别黄梧回了营中,当即找来几名亲信申明此事,然后划了一条快哨船,往漳州方向飞奔而去。

“传令陈奇策,当即兵发东山,务必将许龙缉捕!若遇顽抗,尽数毁灭!”对于这些处所豪强权势和海盗团伙,大兴军一贯都不手软,更何况这许龙还降了清廷。

“王爷,封义求见,有许龙的动静了!”两人正在说话,栓柱却走近李元利对他禀道。

“临时还没有动静传来。”

“早就听闻李晋王豪杰了得,比郑森强了百倍不止,此番正想去拜见!只是小弟乃是海澄副将,若甘辉有事寻我却寻不着,那当如何是好?”

李元利一点都没猜错,此时郑军内部已是暗潮澎湃!

潮州城破,郝尚久投井而亡,过后论功,许龙授潮州海军总兵。

却见西溪北岸,大兴虎帐帐连缀起伏,一望无边,营内各色旗号招展,更添几分肃杀。苏明吞了一口口水低声道:“这得有多少人马?”

一向以来,李元利都没有把郑胜利当作是微弱的敌手。郑胜利以海寇起家,靠的是海上力量,只要大兴军的铁甲舰一造出来,就是郑胜利败亡之日。

不消多时,亲兵便请了苏明过来,黄梧挥退摆布,对苏明道:“郑森不仁不义,擅杀良将,我等也无需为他尽忠,今大兴军已取漳州……”

“兄弟从速解缆才是,如果比及李晋王兵临城下,那我们的功绩可就小了很多!”

“好!我的意义,你去一趟大兴军中将此事与晋王言明,到时来个里应外合,献城投诚!”

大兴军此次大肆打击潮汕,许龙得了动静,自知不敌,率部窜匿。没想到竟然没有逃远,就藏在与南澳相隔一百多里的东山岛上。

“……见,当然要见。”黄梧一下反应过来李晋王已经投到汉王帐下,再称晋王确切不当。并且看这模样,大兴军士卒也不会认那永历朝封的“晋王”。

“起个屁狐疑!连郑森都是个没脑筋的,他杀了你兄长,却又派你我二人持续守这海澄,这就申明他对我们毫无防备之心。连郑森都是如此,更何况甘辉有勇无谋,哪儿想获得这很多?”

苏明赶紧将船靠了岸,解下腰间佩刀递给身边士卒,这才走前两步拱手道:“诸位大哥!小弟乃郑森麾下海澄副将苏明,本日前来欲向李晋王献城投诚,还请诸位大哥代为通报!”

这许龙是潮州澄海南洋人,是澄海世家大族的族长。明末战乱四起,他便构造乡勇民团拒寇御盗,久而久之权势越来越大,便开端以此为倚仗运营外洋私运贸易,劫夺海上以及分歧宗族,雄踞一方,清军入粤今后,他更是归附清廷,为虎作伥,为其戮力尽忠。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