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是降?是战?还是走?[第1页/共2页]

李元利授意陈恭尹写的这封劝降信已经让李定国内心有了摆荡,他感觉信中所说确切是有几分事理。云南就挨着川黔两省,大兴军实施新政,吏治腐败、百姓恋慕,这些事情他早就晓得,并非是李元利自吹自擂。

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好一会,黔国公沐天波才道:“自迤西达缅甸,那边应当有粮草可供将士食用,万一大兴军追势稍缓,便可于大理暂歇,据两关之险可为对抗。”

明朝宗室子孙浩繁,最多时竟达数十万人,但颠末农夫军多番殛毙,清军入关以后,又以“恩养”为名诱杀了一批,剩下的已经没了多少。

“依臣看来当是不会,要不然他不会写这封信来劝降,直接让雄师攻城便是。”

提督刘之扶出列道:“末将附议!现在皇上不能亲政,太后不能临朝,且无子嗣,鼎祚已名存实亡!殿下,末将觉得当降!”

“那……那就降了吧?”王氏小声问道。

“就算顺利入缅,也是寄人篱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缅王不尊吾皇,又当如何?莫非又起兵器?更何况大兴军定会穷追不舍,两军之间迟早不免一战,不若恪守昆明,死则死耳!”

成果有些藩王宗室公然被骗,抢先恐后地跑去投奔清廷。顺治三年,清廷以“私匿印信”为借口,杀掉鲁王、荆王、衡王世子等十一人,顺治五年,又以各种借口杀掉周王、晋王、德王、潞王等人。

广昌侯高文贵出列奏道:“殿下,人言大兴军战力刁悍,我等却非亲眼所见,若真是如此短长,当年也不会被鞑子撵得如同丧家之犬!末将愿领兵出战,阻敌于昆明城外!”

平阳侯靳统武赶紧拥戴道:“此法可行!”

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短短五年间,清廷殛毙的明朝皇室,郡王以上驰名有姓者就有五十多人。对于他们的家室也是全数诛杀,共杀掉了一万多人。

大兴军逼近昆明,文武将官早就乱了分寸,现在一听李定国派人来唤,全都吃紧忙忙地赶到五华山来,李定国也不废话,直接就向众将官说了李元利劝降之事,然后才道:“现在大兴军大兵压境,诸位可有良策应对?是战是走是降,总得拿个章法出来。”

一时之间公说私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堂之上乱成一团。

提学道徐心箴、光禄寺卿黄复活却道:“殿下,大兴军已坐拥数省富庶之地,兵强马壮,不成对抗,且同为汉家儿郎,下官觉得降之何尝不成!”

“这是李来亨给臣写的信,请太后阅览。”李定国摸出那封劝降信双手奉上,王氏赶紧伸手接了,一双手却抖个不断,明显内心已经怕到了顶点。

“我数万雄师不战而降,的确是笑话!”

李定国却还是拿不定主张,“太后,要不先召众臣议一议再说?”

“不降,就算敌不过大兴军,往缅甸、安南走便是。”

这还是在燕京内杀的,其他处所杀的更是不计其数。顺治三年清军入广州,杀故明藩王十五人于东校场,顺治七年又在惠州诱杀六王,并且连襁褓中的婴儿和嫁出去的妇女都不放过,连累甚广,使得很多本来与皇室无关的姓朱的人都被迫改姓。

只要极少数职位不高乃至是贫困的宗室后辈隐姓埋名,躲进杳无火食的深山老林当中才躲过一劫。

“太后,现在就算想逃怕不好逃了!”李定国用降落的声音说道,“李来亨写信来劝降,只要皇上退位,他会奉侍太后及皇上终老,以奉明孝陵春秋祀事,并且毫不再究查前朝宗室,改姓埋名者也可复古。”

既然都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李元利也乐得风雅,归正这些人也翻不起甚么大浪,并且也不消他出钱扶养,和其他老百姓一样,该干啥干啥,该征税征税,本身赡养本身。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