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骑兵兵源[第1页/共2页]

但这事情鼓吹出来以后,对于汉官汉将们来讲倒是个致命的打击。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福临想调换的主如果达素,至于郎廷佐,只是捎带手的事情。

当初大兴军俘获郎廷佐和达素后,李元利并没有杀他们,而是放了两名鞑子回燕京,传达了让小福临用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家人来调换俘虏的前提。

吴三桂和尚可喜二人对清廷立下了汗马功绩,并且还是死于大兴军手上,可说是“为国朝尽了忠”的!但这才方才过了几年,鞑子就翻脸不认人,连抓了功臣以后去换俘如许的事都做得出来,这些汉官那里另有一分安然感?

科尔沁部在满清入关和征服各部落的战役中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为满清的建立和稳固立下了汗马功绩。是以位列蒙古二十四部之首,是满清统治蒙古地区的首要依仗力量。

换吧,别人会说他卸磨杀驴,吴三桂和尚可喜为主子“尽忠”还没几年呢,就将主张打到了他们的家眷先人之上,这有点太不要脸了;不换吧,郎廷佐这辽东汉官还无所谓,但达素但是镶黄旗满人高官,和满洲贵族之间的干系盘根错节,这些人会不会是以而不满?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不吝利用任何手腕,当然最好用的招式还是和处理西南土司一样,将部落中掌权的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全数干掉,再渐渐地拉拢异化那些牧民。

黄太吉下台以后,为体味决当时人才奇缺的状况,开端通过科举、荐举等体例大量提拔汉人士子为官,并且对明朝降官降将的招安和任命更是不遗余力,不但重礼相待,并且破格汲引。

不过蒙古各部和西南土司分歧之处,就在于他们居无定所,经常迁徙,并且浅显牧民和汉人之间几近没有任何来往,如果像对待西南土司一样措置,那必定行不通。

管尽忠临时不说,这明安达礼但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人。

比如说如何措置管尽忠、明安达礼、郎廷佐和达素四人的题目。

只不过这个动静不晓得如何就泄漏了出去,吴应熊兄弟二人、尚之信和他的几十个弟弟mm都逃了个无影无踪。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将降清之时,黄太吉便对他们利用了满洲高层贵族之间才利用的“抱见礼”,并且破格将他们封王,这让当时的满族小官都很有怨念:“昔太祖诛戮汉人,扶养满洲,今汉人竟有为王者……时势倒置,一至于此!”

很多降清日久的汉官回想了一下这两年来满人对他们态度的窜改,却全都惶恐地发明,朝廷已经不会在乎他们这些汉官汉将了!

不过这恰是李元利喜闻乐见的事情。

李元利将大部分事情都分了出去,不过有些事情还得他亲身来措置。

李元利已经获得军情司密报,晓得鞑子已经不会再来换人,但他还没有想好如何措置郎廷佐和达素。不过管尽忠和明安达礼,却必必要安设了。

体味到了这些环境,李元利才决定重新考虑对他们二人的安排,不再想着让他们去做马队教官。

殊不知恰是因为黄太吉重用汉人,才气有今后的满清入关!

自老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政权以后,跟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后金就碰到了如何对待和措置本地汉民的题目。

是以明安达礼这个蒙古“黄金家属”的先人,就成体味决蒙古题目的关头人物。

没有成建制的马队,这是大兴军现在独一的短板。

小福临思虑再三,还是挑选了后者,他悄悄下达了抓捕吴三桂和尚可喜家人的号令,筹办用来调换达素和郎廷佐回京。

鞑子入关以后,因满人并无治政经历,所缺人才更多,多尔衮摄政期间,仍然持续了黄太吉提拔重用汉人的政策。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