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投名状[第1页/共2页]

清廷给了洪承畴最大的权限,在授予洪承畴的敕书中规定“一应剿抚事件不从中制,过后具疏报闻……五省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悉听节制……若系密切机务,任尔便宜”,乃至满洲八旗的亲贵将军也得服从他的号令。

“本阁部已得皇上及朝廷恩准,抽调各处精兵入湖广帮手征剿,但要到达此处尚需光阴。在此期间,诸位也要各尽其责,万不成任态势更趋卑劣。”

清廷不但在南边面对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伤害,并且在占据区的统治也没有完整稳固,山西、关中、汉中叛逆此起彼伏,清兵疲于奔命!清廷内部乃至呈现了弃楚、粤、桂、赣、川、滇、黔七省而与南明媾和的主张。

随行主子将褴褛的府衙粗粗修整了一番,洪承畴便将世人调集到正堂道:“本阁部受命为五省经略,以平贼安民为任务,一日不平湖广,一日便不能班师!”

这事对明廷的本色伤害并不大,晓得的人也未几,但对当时奉明朝为宗主国的朝鲜来讲,倒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此人姓吴名正中,浙江绍兴人,原为南直隶宣城令,他以小吏起家,最长于掌控机会、见缝插针,溜须拍马已至炉火纯青之境,涓滴不露陈迹。

崇祯二年,洪承畴任陕西督道参议,带兵击败王左挂、苗美农夫军,名声大噪。短短两年时候,就升任陕西三边总督,直到崇祯十一年,因清军两路寇京,朝廷才调他与孙传庭率军入卫,第二年即调任蓟辽总督。

能够这么说,他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不管谁都能够再降明,只要他不成能!

吴正中一句不着陈迹的马屁让洪承畴也有些受用,不过一想到目前的腐败情势,他又皱起了眉头。

再加上参与殛毙崇祯太子朱慈烺一事,洪承畴更是以沾满鲜血的双手,向清廷证了然他的“虔诚”!

但顺治终究压下了媾和的建议,因为他另有一名凶悍打手没有放出来,那就是洪承畴!他以为如果洪承畴在湖广运营失利,到时再媾和划江而治也不算迟。

败即身故,胜亦无光!

汉人高低,凡是忠义之士,都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

洪承畴此次入湖广,除了兵部调派的一千多名八旗兵外,另有浩繁幕僚随员。

“大人,湖广本来鱼米之乡,只因贼宼横行才日见凋蔽。朝廷此番请垂白叟坐镇湖广等省,恰是要倚仗大人之能啊!”

此时屯齐已经率八旗兵撤离湖广,长沙城并无人驻守,百姓也是未几。洪承畴进得城内府衙来,喟然长叹道:“不想府城竟然破败至此!”

现在湖广景象,比当年陕西局面更加卑劣,“贼寇”四起、民不聊生,要想光靠挞伐剿除,底子不成能安定湖广,更何况他部下也没几个兵,何谈征剿?

是以,广东很多处所的抗清义军相称活泼,他们仰仗海岛、港湾、山区等无益地形对峙抗清,清廷在广东的统治除了广州一地外根基只是聊胜于无。

除了李定外洋,闽浙本地郑胜利拥兵十万以上,大小舰船上千艘,这对清廷的威胁更加庞大!

洪承畴此时的品阶是京官正一品大学士,饷银和满臣不能相提并论,但在汉臣当中却为最高。春秋两季,每季一百八十两,一年三百六十两,算下来每月有三十两银子。

洪承畴身后一名中年幕僚上前一步,欠身说道。

顺治十年三月,洪承畴一行千多人踏上了前去湖广的路程。

洪承畴集军、政、刑、财大权于一身,权势之重,一时无出其右者。

但洪承畴的保密,不但使朝鲜方面主持其事及履行打算的大臣沈器远、将军林庆业等被灭族,还导致了朝鲜朝廷中的“拥明派”被一扫而空,也为朝鲜完整投向清廷扫清了停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