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征收田地[第1页/共2页]

“天门兄谬也!李来亨说得没错,云南是孙可望的,不是朝廷的!怕是现在皇上在昆明也是身不由己!你去了恰好自投坎阱,孙可望可比李来亨狠很多了!”

这个年代的人对地盘的那份豪情,实在是令后代之人难以设想。

提及来周堪赓、陶汝鼐等人家中也被抢得短长,不过地盘可抢不走,这些人家哪家没有几百千把亩地?如果没有这份家业,也供不起一个读书人。

“手中有粮,心头不慌”,只要有地步,就不怕饿肚子,也不怕有银子买不到粮食。

不管你是多么大富之家,如果家中没有田产,那也算不得耕读传家,是以不管是谁,只如果有了银子,最早考虑的就是购置地步。

李元利现在能做的就是制止地盘兼并,这是一项关乎国运的长远行动,如果有人跳出来反对,说不得要成他刀下之鬼。

世人俱都沉默下来,他们也不是看不清现在局势,只是从内心不肯意承认李来亨以流宼起家篡夺天下的究竟罢了。

郭都贤道:“传闻大兴军在川黔两省,都是定时价收买,不过现在兵荒马乱,大兴军又按人丁分田,不管是谁都不准多占,你那些田别说二十两,二两都没人买。”

每年择优取种,从中找出最好的种子,这事情或许要持续上十几二十年才有结果,但李元利有的是时候。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出产力低下,粮食供应不敷形成的!

“咳咳……仲调,天门,切不成做螳臂当车之事!”

“这李来亨还真是有些手腕,先运来大量粮食拉拢那些百姓,现在才把锋芒对准我们!”郭都贤也道,“现在他在长沙也算是有了些名誉,现在就算想调集百姓对抗,恐怕百姓也不会听我们的了。”

世人告别出来,相顾对视,都是无言!

“若不想投奔清虏,还需委曲责备……老夫已经决定了,明日便将地契送到长沙府,若能补助些银两,便将它作为儿孙做买卖的本钱,好歹也能混个温饱。”

“大明气数已尽矣!……以老夫看来,今后驱除鞑虏得天下者,必为来亨也!至不济也是和东虏划江而治的局面,你们这时候却还企图对抗,那不是螳臂当车、自寻死路吗?”

李元利固然晓得这个事理,但却有力窜改,粮食要想减产,牵涉到良种、地盘增肥等题目,这都不是短时候内能处理的,何况他也不懂。

周堪赓躺在床上,一脸委靡,他本来就病得不轻,但明天郭都贤等人找上门来,却又不得不忍着病痛听听他们说些甚么。

周堪赓歇了两口气,又道:“都是杀伐之辈,李来亨也不是甚么手软的……你们就不能好好想想现在的局势?”

“我家几百亩田,也按周公所说吧,至于能补助多少,那也随它,摆布不过是千多两银子!”

“那地步还不是成了别人的?”

但是究竟毕竟是摆在面前,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人家底子就在乎!

“孙可望也不消说,气力大损,被李来亨赶回了云南,短时候内别想出得来。”

周堪赓断断续续地说完这些话,便闭上眼安息,不再理睬世人。

郭都贤、陶汝鼐等人又聚到了周堪赓家中,此次他们不是商讨抗清,而是商讨抗征——如何应对大兴军征收地步的行动!

按大兴军的常例,每占据一个处所都要将那些地主先洗濯一遍,但湖南这些年来已经被南明官军、东虏鞑子以及各路流宼掳掠过火,想找个地主豪绅开刀都找不到,只得将主张打到周堪赓等前明官宦世家身上。

郭都贤道:“大不了我们悄悄跑云南去!传闻皇上已经到了昆明,我们恰好去觐见陛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