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桑心中一动,停下酒杯,讶异地昂首看去:“《品德经》没有传下来么?”
胡翠儿眨着眼睛:“你说那白叟坐在溪边一年多,不吃不喝,动也不动,莫非未曾饿死?”
刘桑将整篇《品德经》写了出来,交给楼玄观,楼玄观一字一句读去,高兴之情,无以复加,及至读到那句“天之道,损不足而补不敷。人之道则不然,损不敷以奉不足”时,以往心中的某个不解之秘豁然开畅,对武学境地的贯穿更是直接进入了下一层。
世人一听,公然要比那“三十有成、四十大成、五十岁进窥天道、六十岁一剑在手天下我有”啥的,靠谱多了。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酒过三巡,恒远求道:“公子喜虽有不敷之处,但儒家在先秦时毕竟是当时的两大显学之一,始天子一统六国之前,更是达至顶峰,很多墨者弃墨习儒。现在他们重修儒字,或有能够再现昔光阴辉。”
但刚才楼玄观方一说到品德经,不知怎的,整篇文便一句不差的闪现在他的心头,而他也顿时觉悟过来,傍晚时在梦里梦到的那些字句,竟然满是出自《品德经》。
其实在刘桑的上一世,《品德经》虽被称作“中汉文华之珍宝”、“固结了中原聪明的绝世之作”,但毕竟有五千字之多,刘桑也未曾当真读过,更谈不上背诵,除了那句大家皆知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别的一句也背不下来。
楼玄观道:“我道家传有佩服辟谷的吐纳之法,那老者莫非是我道家之人?不过能够辟谷经年,只怕已是地仙中人。不知那五千字的经文,刘兄弟可还记得?”
――上德有为而无觉得;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刘桑道:“天然记得。”让人取来笔墨,坐在那边,挥笔写就。
刘桑批完还不过瘾,又把“三十而立”那句翻出来,解释一番,这几句话,在他上一世里,早已颠末端两千多年的切磋,网上一查就知其意。
刘桑摊手……本身公然是吃饱了撑的,看吧,就跟上一世网上论坛里的某些人一样,死鸭子都是嘴硬的,输了就是不认。
公子喜固然拂袖而去,其别人却也是聪明之人,对儒学固然不是很体味,却早已看出谁胜谁败,只觉公子喜毫无风采,特别是最后那句话,只如果稍有宇量便不该说出,而刘桑固然出身较低,却很有让人刮目相看的处所。
不由得拂袖而起,冷冷隧道:“尽是一派胡言,本公子也真是,与一个残废在这里争辩甚么。”竟然就如许怒极而去。
夏萦尘、桓远求、安度明、贾屈庭等因对儒家学说一窍不通,刚才听公子喜说得头头是道,还觉其文才了得,现在看他在刘桑一字一句的攻讦下,一脸通红,欲辩有力,即使强辩,也不过是死撑,连自圆其说都难以做到,心中暗道本来此人是个绣花枕头。
……
道家经籍固然也像其他各家一样,失佚严峻,但仅从那残破的一千多字和一些经解,他便已是看出,手中这些,竟是完完整整的《品德经》。
听到《品德经》三字,刘桑的脑海中像是被震惊普通。他道:“不瞒楼兄,在小幼时于山间砍柴,曾遇一长须白叟,其岁不知多少,坐于溪边看鱼虾玩耍,经年不动。鄙民气中猎奇,内心想着莫不是神仙不成?因而经常为他拂去身上落叶与灰尘,有一日,那白叟俄然动了,问我可要跟他学字?从那今后,我便跟他读书认字,再厥后,他传了我一篇五千字的经文,不知所踪。”
及至刘桑越写越多,楼玄观一张张看去,更是双手发颤,满脸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