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帝都城年关将至[第1页/共2页]

张百岁答道:“全数投降归顺,朝廷恰好以此为根本,重新编练海军,可趁机光复魏国。”

萧知南闻言后沉默很久,说道:“想来不过是请罪请功四字,本宫就不看了,司礼监可酌情批复。”

在年关将近的时节,江南大胜的动静传遍了帝都高低,使得帝都城内的喜庆年味愈发浓烈。

萧知南缓缓放动手中之笔,轻声感慨道:“江南江北俱已承平了。”

案后正在批阅奏章的萧知南抬开端来,却没有放动手中的短锋狼毫,笑问道:“甚么动静?能让大伴如此动容的动静,倒是不算多见。”

……

别的另有一点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萧知南还特地封韩瑄为太傅,如此一来,再加上太宗文天子所封的太师蓝玉,现在的大齐朝廷竟是三公齐聚。不过这也让很多故意人咂摸出很多别样意味,老首辅卧床不起已有多日,内阁都交给了次辅谢苏卿主持,怕是天年将尽,长公主在这个时候送出一个太傅称呼,而不是比及天下大定,何尝没有“尽早”之意。

至于西北,满朝高低都不以为林寒雄师还能像当年的后建铁骑那般横行中原,毕竟是以大齐一国之力御敌,就算大齐历经连番大战,在内无忧患的景象下,也涓滴不惧。

这便是萧知南的高超之处了。

张百岁进到内宫以后,饶是这位素有内相之称的司礼监掌印大寺人也难以压抑语气中的冲动,嗓音微微颤抖道:“殿下!好动静,天大的好动静!”

张百岁稍稍踌躇了一下,游移说道:“另有一件事,梁武郡王在彭老镇一战中,亲临前敌,身先士卒,不避炮矢,可谓忠勇,只是……”

此时萧知南不再像常日里在徐北游面前的温婉模样,已然有了几分父兄当年的气度,冷然道:“一旦有了成果,立即明发上谕让魏无忌拿人,他是暗卫府的白叟了,做这些都是轻车熟路,再奉告魏无忌和灵武郡王,西北战事是大事,军需粮草可酌情先由蜀州运往西北,至于帝都这边,可暂缓一二。”

如果说安定东北只是让民气稍稍安宁一二,因为只要东北无恙,再不济也能做到划江而治,那么安定江南就是让满朝高低充满了但愿,因为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朝廷光复了江南,便意味着朝廷能够摆脱山穷水尽的窘境。

张百岁恭敬应诺,又道:“魏无忌另有一份本章送来。”

萧知南稍稍沉默,叮咛道:“宫里应当另有一颗六转金丹,差人给他送去,别的从宫里遴选几名医术好的太医也一并派去,梁武郡王毕竟是为国尽忠,于情于理,都不能寒了民气,至于犒赏,还是等朝议以后再做决定。”

以名器调换实在好处,在朝野高低看来,这是讲事理的,也是符合端方的,除非是萧瑾这等志在天下之人,没有人会感觉不当。

张百岁笑道:“启禀殿下,是江南那边的动静,江陵方面,帝婿和赵青二人攻入城内,帝婿亲斩魏王。另一边,魏无忌亲率雄师攻破涿鹿城,魏军主将黄晓授首。再就是彭老镇一战,撤除少量魏军趁乱逃脱,其他魏国雄师全军淹没。”

如此景象下,上至达官朱紫,下至平头百姓,在本身安危无忧以后,最为体贴的事情就放在了几位都督将军的封赏上面。

萧知南固然早故意机筹办,但听到这个动静以后,还是愣了好久,然后问道:“魏国水军呢?”

在一次朝议以后,江南平叛雄师各大将领的封赏大抵就已经灰尘落定。

萧知南俄然想起甚么,稍略减轻了嗓音,道:“另有,据暗卫府上报,此次魏王反叛,有好些江南世家纷繁凭借,现在国库空虚,江南又是百废待兴,西北兵戈后盾不济,派暗卫府彻查这些世家,看看是否有通敌情事,如有,便依法拿人抄家,将抄没之产业悉数充返国库,以作西北军需之用。”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