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梁天海两京城[第1页/共2页]

早些年的时候,因为天子年幼的原因,后建皇室势微,五大藩王占有各地,各任一州节度使,对大梁城虎视眈眈,如果哪位藩王气力薄弱,便可入主大梁城把持朝政,不过入主大梁城者也会遭到别的四王的共同抵抗,多数不能悠长,故而后建朝堂便构成了你方唱罢我退场的怪诞气象。一向到大将军慕容燕强势崛起,出任京畿节度使,五王才不得不走向结合,有了所谓的五王议政。

)首发Q

不过这一起艰巨也终是没有白搭,让他胜利瞒天过海,在没有任何人发觉的景象下,胜利到达后建天海城。

大梁城之盟缔结以后,后建五王悉数退入天海城内,由此使得天海城一跃成为不次于大梁城的繁华地点,正如大齐之江都,在完颜北月获得玄教教主之位后,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册封为陪都。

大梁城盟约规定,完颜北月与萧煜结为兄弟之盟,完颜北月年幼,称萧煜为兄,后代仍以世以齿论。后建五王撤兵,退至天海城。萧煜亦从朝州、高州撤兵。而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相互不得停匿。两边沿边城池,统统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不得再有侵犯草原之事。后建须向萧煜雄师供应平乱补救之军费,黄金十万两,银一千一百二十万两,粮食五十万石,绢二十万匹,至巨鹿城交割。后建不得入关南下,却可在需求时助萧煜管束东北牧人起雄师。两边于边疆互市贸易。后建五王须每年向天子完颜北月进贡银万两,绢万匹,以示臣服。盟约缔结后,不得复兴战端,如有违背者,必群起讨之。李诩、孙平、谢仙、冯义等四位后建玄教长老以及统统后建权贵作为见证。

曾经也是大齐公卿之一的傅中天对此心知肚明,故而他此次后建之行,便是要压服完颜北月发兵南下,为中原这个已经略显颓势的火堆,再添上一根新柴。

为了使得此行绝对隐蔽,早在数月之前他就已经解缆,即便是以他的境地修为赶路,也是破钞如此之长的时候才赶到后建,委实是一起上艰巨险阻实在太多,换成初上天瑶池地的修士,恐怕已经被活活冻死在北海的极北风雪当中。

后建并非是草原的纯粹游牧体系,而是半牧半农耕体系,在体制上更方向于中原,将地区以州郡分别,一郡有郡守,一州有州牧,若逢战时,再于州牧之上临时增设镇守经略节度大使,简称节度使,统辖军、政、民、财大权,几近是盘据一地。同时以大梁城为都城,以天海城为陪都,共将天下分为七州两都之地。

天南之地有巍然道门立世,东海之上有剑宗三十六岛,极西之地有传说中的圣堂,极北之处则只要苦寒之地,冰雪漫天,风霜蔽日,除了某些天生于此的异兽,以及部分苦修修士会踏足此地以外,再无其他生灵踪迹。

在畴昔几十年中,完颜北月一向在大梁城中画地为牢,现在已经再无制约的他,主动分开大梁城,带领后建文武百官,驾临于陪都天海城中,而他本人更是登上了天海城外的明白山,时隔数十年后,再次进入明白山之巅的青冥宫,重新夺回本就属于他的玄教教主之位。

萧煜在与麾下重臣商讨以后,决定与慕容燕缔盟,帮忙慕容燕安定后建五王之乱。这一战,萧瑾共派出两名大将,别离是因为铁血弹压南疆蛮族而有修罗将军之称的林寒和南征蜀州时以偷越阴平一战而申明鹊起的魏禁,两人分兵两路,加上慕容燕雄师,三路雄师齐发,在短短数日以内便已经攻入后建境内,使得高州和朝州大部失守,如此战果让大部分后建贵族对完颜氏五王绝望,纷繁举家分开大梁城,前去更加靠近明白山的天海城遁藏战祸。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