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金经之中藏机缘[第1页/共2页]

秋月浅笑道:“佛法不需求依存笔墨外物不假,可神通需求,以是想要悟出佛门金身的神通,便要佛祖亲笔所写的经文,待到从中悟出了神通以后,再由师父传给门徒,如此代代相传。”

有了秋月这位佛门方丈的首肯,徐北游得以进入厥后的十五层禁地,他起首便是来到最高处的十八层中,成果此处并无经籍笔墨,唯有一尊大佛,是西方接引佛的坐佛像,低眉慈悲,传闻此佛乃是由净土宗的开派祖师亲手所造,大佛面相慈悲,表面温和,一手放于膝上,一手作拈花状。

因而徐北游反其道而行之,来到第一层中,翻遍经籍无数,仍未找到他要找的机遇,不得已他再次返回十七楼,由上而下,三天里不眠不休,翻阅佛经无数,也就是十八楼境地的大地仙方有这个底气,不但不眠不休,还能一目十行,乃至是过目不忘。

徐北游疑问道:“方丈大师不是说佛法不在外物,佛法不依笔墨吗?”

徐北游转头看了眼阿谁难以粉饰落寞的背影,没有说话。

徐北游惊奇道:“那又如何会在佛门的藏经阁中?”

正因为如此,徐北游对于藏书楼有一种特别的豪情,号称藏有万卷道藏的道门道藏殿怕是此生无缘得见了,可与道门道藏殿并列齐名的佛门藏经阁就摆在面前,倒是没有不去一看的事理。

徐北游点了点头。

如果以佛家的天眼通来看这座藏经阁,就会发明这座藏经阁实在是一座十八层的宝塔,各大长老的亲传弟子要在四楼止步,其他和尚遵循品级分歧,别离逗留在十楼之下,十楼之上,只要六位首坐、八部之主和方丈才等进入,最高处的十八楼,没有方丈答应,任何人不得入内。只要底下三层能够对浅显弟子和外客开放,不过这三层中已经包含了整座藏经阁九成的经籍,足以让平常修士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徐北游从这尊佛中悟出的法门,对于佛门弟子而言,乃是一条“终南捷径”,说是大造化也不为过,只需长诵这六字经文,念不动,心稳定,可往生弥勒净土,可谓是便利法门,如果落到随便一个佛门弟子的手中,就如那位卖力清算文籍的水觉,能够在短短数年时候中就能踏足地瑶池地,乃至能在知天命的年纪踏足地仙十二楼境地之上。

至于为何佛门的藏经阁要与道门的五仙相互照应,这就是一段谁也说不清的公案了,纵观过往汗青,不乏三教合一的杰出人物,如当年道门的无尘大真人,便是此道高人,被道门老掌教紫尘誉为一手持佛一手持道,由此可见,佛道两家相互影响极深,就像玄武的龟蛇胶葛,混合不清,终究成了谁也梳理不清的乱麻。

徐北游没有急于翻开手中这卷金刚经,问道:“方丈大师此话怎讲?”

徐北游在佛前静坐了半日的时候,昂首看佛,终究从中悟出了一个诵佛的法门,正如摩轮寺的“唵、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轮咒,这座佛便是一部经,六字“南无阿弥陀佛”经,徐北游小时候听到有善男信女念佛,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乃至于他很长时候都以为,诵经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厥后他读了些佛法,方才晓得它是佛门分支净土宗的诵佛法门,因为简朴,以是传播极广,不管男女老幼,识字不识字都能够修持。

秋月悄悄感喟一声,“固然宝竺国事我佛门发源之地,但在近几百年以来,宝竺国的婆罗门教愈发昌隆,使得金刚寺愈发势微,因而金刚寺渐入歧途,只重神通,罔顾佛法,当年金刚寺上代主持八目圆寂以后,六面与七耳争夺主持之位,固然七耳失利,落空了金刚寺的重器紫金刚铃,但却将这部金刚经带了出来,几经展转以后,被老衲获得,放入藏经阁中。”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