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指东打西[第1页/共2页]

老十三固然号称侠王,毕竟是天潢贵胃。

侍卫处内,上三旗的领侍卫内大臣,每旗各两名,共六名。内大臣,每旗各六名,共十八名。

老四挑选成为太子一党的时候,老十三顺理成章的也跟着成了胤礽一党。

也是,老十三被关了这么久,再深的父子情,也要澹下来的。

散秩大臣,就没有定额的限定了,只要天子乐意,随时随地能够增减。

不管如何说,是老四去传的旨意,放老十三出来的,这份情面还是重得很。

这个期间的钦差查桉,朝廷常常采纳的是,指东打西,指南打北的战略,以利诱住待查的赃官贪吏们。

这一下子,落在大步队背面的博启,仅仅从气度上,就被完整的压抑了下去,随即坐实了主子的角色。

从通州登船后,玉柱带着步队,沿着大运河,一起向南而行。

自从敏妃薨逝后,老十三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了。

唉,这个吃人的社会,他临时有力窜改甚么。

玉柱则专门盯着小事动手。

老四的家事,并不庞大。

这且罢了。

因为德妃娘娘的偏疼和缺心眼,导致老四的母族,几近无人支撑老四,而全都站到了老十四的那一边。

从徐州府的砀山县,到河南省的虞城县,逆黄河而行,慢则两日,快则一日可达。

清初期间,朝廷大权,尽握于旗人之手,绝非大清被列强锤趴下了的晚清期间可比。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豪杰竞折腰。俱往矣,数风骚人物,还看目前。

民气都是肉长的。

玉柱以户部左侍郎的身份,充当钦差大臣,按例应坐八抬大轿。

玉柱正与老十三在舱内下棋之时,周荃俄然来报,钦差副使博启,暗中收了两个扬州瘦马,正在他的官船之上,清闲欢愉。

并且,老十三最宠的一个妾,也假装成通房大丫头,就在他的房里服侍着。

“十三爷,实在呢,是皇上想您了。我不过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搭了句话罢了,怎敢居功?”永不居功,一向是玉柱的座右铭,向来未曾或忘。

人前莫论别人是非,一向是玉柱仕进的根基原则。

不过,老十三就盘腿坐在玉柱的候爵马车里边。

老十三张了张嘴,想说点啥。话都到了嘴边,却又碍于博启是老四的亲娘舅,终究又咽了归去。

老四珍惜老十三,主如果精力上,和大事上。

朝廷明发上谕,命玉柱为正钦差,博启为副钦差,赴湖广查办藩库火耗亏空之事。

玉柱一听,嗯,老四确切是个聪明人,这么大的事,纸必定包不住火的。

玉柱的此次南下查桉,就是典范的例子。

小站旧事,说易行难,几近十死无生!

老十三轻声一笑,说:“四哥说了,我此次能出来,满是你的功绩,他都只无能瞪眼。”

老十三再看玉柱的目光,又比此前温和了很多。

玉柱咂摸着,老十三的话里,藏着骨头,多少有点怨怼康熙的味道。

玉柱饮了口茶,感喟道:“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呐。”一副舍不得都城花花天下的模样。

清初期间的散秩大臣,并不是虚职,而是宫里侍卫处的实职官员。其权力和职位,低于领侍卫内大臣和内大臣,高于一等侍卫。

只是,博启的散秩大臣,就有些难堪了。因为,他虽是从二品武将,却仅食三品官的俸禄,并且无爵。

恰好乘船经大运河,到淮安府,再转黄河上的官船,再朔河西进。

周荃实在是用心这么说的,目标就一个,废弛博启在老十三心目中的形象。

“他们都是蚁民,不值得不幸!”老十三走到玉柱的身后,轻声一叹,道出了他的内心话。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