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袁崇焕到底是不是冤枉的,他作为蓟辽总督,统兵数十万,部下更有大明朝勒紧裤腰带组建的三万关宁铁骑,但袁崇焕对鞑子入关劫夺毫无发觉,乃至鞑子残虐京机,劫夺百姓三十余万,搏斗数十万,京机地区无数都会被烧成一片废墟,这一严峻失误,袁崇焕难辞其咎。

张溥等人痛感“世教衰,士子不通经术,但剽耳绘目,几幸戈获于有司,登明堂不能致君,长郡邑不知泽民”,以是联络四方人士,主张“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效”,因名曰“复社”。复社的首要任务当然在于揣摩八股,参议学问,砥砺操行,但又带有浓烈的政治色采,以东林后继自任。

当时反应最快的还是那些在紫禁城内办公的内阁成员,周延儒作为首铺,一听到动静,就当即出文渊阁直奔养心殿,去处崇祯道贺,同时切磋将来之剿贼方略。

“这表扬不能少,杨廷鉴当为现在士子之表率,如果每一名读书人都有杨廷鉴这等勇气,朕的江山何愁不靖,大伴,你速去礼部,让礼部拟出一个嘉奖章程来,朕要让全天下之人都晓得,为朕杀贼者,朕不吝重赏之,朕必宠遇之。”

周延儒刚想到中间的书桌上班崇祯草拟圣旨,就有一寺人送出去一份告急文书,崇祯一看,神采顿时阴沉了下来:

“廷鉴兄,你来了,我们几个兄弟还在为你担忧呢!传闻流贼进了山西,而你刚好去了襄陵,现在你能安然返来,我等也就放心了。”

温体仁为人奸佞,一味奉迎天子。他对周延儒大要阿谀,暗底谋夺其首辅之位。在温体仁的策划下,暗中教唆言官不竭弹劾周延儒。说周延儒的后辈骄横于故乡,对周延儒步步紧逼,周延儒多次上疏辩论,崇祯帝虽安慰,但内心不免多了很多疑问,周延儒的首铺位置已经是岌岌可危。

明朝以八股文取士,读书士报酬砥砺文章,求取功名,因此尊师交友,结社成风,而以江浙一带特别。万历前期政治日趋败北,到天启年间更呈现了阉党擅权局面,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都有人甘当魏忠贤的死党。

看来崇祯是想做“令媛买马骨”的事,他要把杨廷鉴建立为表率,让天下的读书人都以之为表率,这和后代建立豪杰的事理一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