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第1页/共3页]

姜维微微点头,这就是家生子的好处了。他又看向马钧,正色道:“德衡兄,我姜氏乃汉室忠良,世受国恩,维此番并非赴长安就值,而是前去蜀地投奔汉中王。回籍祭祖只是维举家分开冀城的幌子。敢问德衡兄,还愿与我同业否?”

此时天下三分,时人皆以为,天下局势在曹魏,也有很多人以为公道却在蜀汉。刘备汉室以后,仁义为先,中道创业,屡战屡败,却永不言弃,终成一代雄主,故很多人对蜀汉均怀有怜悯之心。

杨氏取了干粮净水,分由大师食用。姜母食欲不振,在姜维细细奉侍之下,这才粗粗吃了几口,又喝了好些净水,幽幽道:“眼下生灵涂炭,只盼刘皇叔是一名有道仁君,也好早日结束这般世道。”

姜维心道:“母亲在这座宅院里糊口了半世,她虽整日催促我快些上路,实在最为不舍之人也是她......也罢,终有一日,我当以另一种身份,带着母亲重回此地。”

他望向姜文、姜武两兄弟,道:“八月十五,我得先祖公托梦,指我南下投奔汉中王,尔等有何话说?”

时下日头尚早,晨风温暖,并无炎热之感,路上一马平地,行人也是未几。姜维等人精力奋发,一起上说谈笑笑,向南行去。因马力足健的原因,一行人马不断蹄,脚程极快。

姜文、姜武不假思考道:“少主去哪,我等便跟去哪儿,全凭少主叮咛。”他们也不晓得汉中王是谁在哪儿,只晓得姜维是他们主心骨,刀山火海自当跟班。

此番南行,短时候内只怕回不得天水。按着朋友之情,他本该当同尹赏、梁氏兄弟知会一声。只是此事事关严峻,倘若冒然奉告,一则有保密杀身之虞,二来也怕事发后为朋友引来费事,故而一概未曾奉告。只在夜间,方向杨氏、姜文、姜武宣布,明日一早回籍祭祖之事。

时天已大亮,但距分开城门另有一炷香工夫。城门表里已有很多小贩、樵夫、金水车夫等各色人等堆积等待。

蜀国基业草创,汉中王也是一代明主,倒也是一个好去处,马钧对此本也不甚顺从,只是此番却要离家千里。前人眷恋故里,讲究叶落归根,他家中虽只薄田数亩,草房一间,十数年来也是挡风挡雨、赖以资养,马钧一时难以弃取,堕入深思。

马钧也叹道:“天下苦战久…久矣,也…也不知何年何月方…方得始终。”

自董卓起兵至今三十载,后历经马超、韩遂起势,又有羌氐兵变不止,是以除了大城巨邑四周尚属安然,稍远一些的乡野村落早已灭亡殆尽了。

姜维将本身的甲胄和两把弓,并此前收取的程仪金银铜钱藏于马车内。朝廷固然不由行人照顾刀剑,但似盔甲弓箭这等军国重器却不在其列,眼下尚在城内,人多口杂,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待诸事均已筹办安妥,姜母也已起来,右肩背了个承担,看着只简朴清算了金银金饰罢了。因白日要赶路,姜维母子请杨氏、姜文、姜武也是一并用了早点。

见到姜维一行人后,马钧面露恭敬之色,趋步上前,别离向姜母和姜维施礼。姜母和姜维也是回过一礼,两边酬酢了两句,马钧便借骑了姜文的大黑,汇入步队中来。

姜维知贰心中所想,笑了笑道:“德衡兄,你我都是胸怀天下之人。须知良田千顷,岂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姜维一行人所见,村庄四周尽是山包似的小土堆。原是乱世时死人多了,便用草席一圈,草草一埋便已了事。这还算是好的了,一起上也见有很多白骨,半陷在土里,半露在地上,连个收敛骸骨的人都没有,当真惨痛莫名。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