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8章 百官议定刘芒开府[第1页/共2页]

李鸿章任少府中最具实权的少府监,宋应星、宇文恺入少府充当少监,掌管百工、营建诸事。

杨彪送出空头情面。刘芒是汉室宗亲,几近节制了并州全境,杨彪表奏刘芒为并州牧。

刘芒道:“我已经考虑过了,让其坐大将军之位。”

刘芒立即想到合适人选。“幽州牧刘虞刘伯安,德高望重,有刻薄之名,又是汉室宗亲,必得天子信赖。”

刘芒不喜好如许的人物,但杨彪代表着弘农杨氏,也代表着天下门阀世家。

陪都在刘芒的地盘,别人没有才气承担此职。朝臣推举,刘芒顺理成章出任九卿之一的卫将军。

别的诸侯,想争得此职务,也得肯出钱才行。

“伯温先生有何高见?”

车骑将军,授予领兖州刺史的曹操。

刘芒力举刘虞、杨彪,两人当然要投桃报李。

刘虞的情面更实在。刘虞担负太傅,录尚书事。太傅开府办公,内设长史、掾属、令史、御属等吏员数十人。刘虞表奏长孙无忌太傅府长史。

……

刘焉为镇西将军,领益州牧。

“好,就这么办。”

而最不对劲的,天然是袁术。不过,袁术的心机,早已不在朝廷的官职爵位,独一能引发他兴趣的,是天子帝位!

天子孱羸,除了诸侯进贡,无有别的支出进项。天子借居在刘芒的地盘,大半开支要依托并州供应。

……

三公之下,置九卿。

固然位不高,官不显,却把握着朝廷兵权。而长孙无忌任太傅府长史、李鸿章出任少府监、寇准出任安邑尹,都是官位、俸禄不高的实权之位。

王柔焉能不知轻重?刘芒气力摆在那,才气摆在那,孙子王辉就在刘芒部下任职,王柔再痴顽,也不会干这类傻事。

李鸿章顺利进入少府,充当少府监。

刘芒领卫将军,仪比九卿,可开设将军府,自行任命属吏。以刘伯温为长史,以郭侃为司马,李岩吴用为处置郎中,共掌卫将军府军政事件。

刘芒却早有成算,不急不恼。

伏完董承,是替刘芒发声的最好人选。他二人的女儿是天子嫔妃,他们是外戚身份,不能居高位。

王猛也附和此意,老滑头刘伯温却有更多算计。

刘虞以太傅录尚书事,杨彪留任太尉,袁绍出任大将军。

王猛担忧道:“如此,袁本初必不对劲。朝中多其拥趸,定会借机发难。”

“对!”

如果袁绍谋得太傅之位,他在朝中的拥趸,必然会设法影响天子,使太傅录尚书事,把朝廷大权交给袁绍。

以寇准为安邑尹,代理陪都安邑政务。

长孙无忌是刘芒的部属,刘虞表奏他,就是给刘芒的情面。

刘虞身为幽州牧,不成能来安邑到差。长史虽只是千石属官,倒是太傅府群吏之首,掌章奏、参谋,最有实权。

“效仿胡广继任陈蕃例,另举德高望重,且阔别朝廷之人。再让此人开口,从我并州提拔贤才,入尚书台为官。”

以王猛为并州别驾,掌军务。

少府,是天子的私府。为天子掌管各种支出及支出用度,还办理皇室各种制造。

有人送情面,也有人想看笑话。

而卫尉,暨卫将军。统领都城各军,掌禁军,与闻政务。

“拔除太傅,则必由太尉录尚书事。杨文先名誉高,杨氏在朝野中,人脉极广,夺目世故。若他录尚书事,必将尚书台令、丞之位分予袁、刘诸侯靠近之人,以均衡各方权势。如此,倒霉于我并州。”

司徒司空人选的争夺相对和缓,士孙瑞出任司徒,赵温出任司空。

谁都晓得,刘芒抢了王柔的太原。发起重用王柔,不过是想给刘芒尴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