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译文】
迨[1]至隋[2],一土宇[3],不再传,失统绪[4]。
[1]北元魏:北魏是鲜卑族称王,国号魏,后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也称元魏。[2]宇文周: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定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3]高齐: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史称高齐、北齐。
周平王东迁后,一统天下的职位早已名存实亡,而是“五霸”说了算。齐桓公是五霸之首,他重于鼎新,国力日趋强大。宋襄公帮忙了齐孝公登上了王位,并以讲信誉、讲仁义著称。因为晋文公的父亲把王位传给了小儿子,晋文公前后在卫国、齐国、曹国、楚国过着十几年颠沛流浪的糊口,后在秦国的帮忙下晋文公重新回到本身的国度当上了国君。现在的腐败节也是发源于晋文公记念曾经帮过他的介子推“割股充饥”之恩。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岳父,他任人唯贤,渴慕贤才。他用五张羊皮把当时在楚成王部下养马的百里奚换回,后成为秦穆公的贤臣。“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说的就是楚成王的一鸣惊人,成绩霸业。
【译文】
光武[1]兴,为东汉[2],四百年,终究献[3]。
【译文】
【注释】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鼓起仁义之师,断根隋朝各路之乱获得天下,初创了大唐基业。
[1]迨(dài):及、比及。[2]隋:杨坚代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3]一土宇:南北归并,天下同一。[4]统绪:一脉相承的帝位传承。
嬴秦氏[1],始兼并。传二世[2],楚[3]汉[4]争[5]。
始春秋[1],终战国[2]。五霸[3]强,七雄[4]出。
刘秀插手绿林叛逆兵,以规复汉家轨制为号令,在昆阳地区击败王莽主力军,攻入长安城,放火烧了未央宫。以后,刘秀操纵赤眉叛逆兵与绿林军间的冲突,削平盘据权势,剿除各地豪强,规复天下同一。到了汉末期,外戚、寺人、士大夫之间相互进犯,各地军阀操纵手中军队节制政权、相互争斗,军阀混战,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做了20多年的傀儡。直到曹操之子曹丕废黜汉献帝成为大魏天子,汉朝就灭亡了。
唐高祖[1],叛逆军[2],除隋乱,创[3]国基[4]。
南北朝是中国汗青上的一段分裂期间,由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端,至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耐久保持对峙,以是称为南北朝。南朝包含刘宋、南齐、萧梁和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这里所指的宋与厥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不成混合,这里“宋”的建国天子是刘裕,也称刘宋。刘裕原为东晋大将军,篡位后杀光前朝东晋皇族,厥后刘裕的禁军首级萧道成篡位胜利,把刘裕子孙杀光,变宋为齐。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译文】
我国从周朝共和之年开端有正式编年。经历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都城东迁洛阳。
【注释】
【译文】
晋朝王室南迁今后不久就灭亡了,不久就灭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刘宋、南齐、萧梁和陈。汗青称为南朝,四朝定都于金陵。
[1]嬴秦氏:秦国君姓嬴,以是秦也称为嬴秦,这里指秦始皇嬴政。[2]二世:名胡亥,秦始皇儿子,担当始皇为二世天子。[3]楚:楚霸王项羽。[4]汉:汉高祖刘邦。[5]争: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