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入中书令[第1页/共2页]

税款朝廷收缴七分,余下三分划归各府官衙,留作平常用度。

待到军中诸事措置安妥,诸将本觉得能得闲暇,未曾想万隆帝心血来潮,召李落入宫,倒是让李落领了中书令参政知事一职,协同朝中重臣措置政事。

李落上书几议不径而走,朝中高低群情纷繁,赞叹之际却另有一波暗潮涌动。

李落有念于此,荐与凌疏桐,各州府郡以州中在册百姓为基,从官府盐场领得足额之份。

幸亏李落赋性随和,谦恭有礼,与群臣相处,从未有盛气凌人之举,甚得很多朝臣奖饰,只是内里如何,却非是一两日便能理得清楚。

中书令只要三面,当年于乘云与凌疏桐各掌一块,万隆帝留有一块,于乘云谋反不成,这面中书令便收回宫中,此次李落出任中书令参政知事,万隆帝便将这一面中书令赐赉李落。

抽的光阴,几人拜见了狄杰,狄杰自回了卓城,虽不算闲置,但也未曾再受重用,可贵安逸,精力甚是矍铄,见到李落几人,极是欢畅,大宴诸将,倒是喝的多了些,竟然醉了。

凌疏桐听罢,悄悄吃了一惊,本来与李落商讨,不过是以示恭敬,实也是做于万隆帝和李承烨看罢了,难料李落确有实才。

李落入中书令,并未过量参与政事,连日来俱是多看少说,和李落昔日行事之风大不不异。

有怀王前车之鉴,谁也不敢心胸幸运,当今如日中天的九殿下会否先斩后奏。

凌疏桐心中震惊,万隆帝命李落在中书令行走,恐怕不但是行令监之责,该不会是别有用心。

犹是盐税一事,大甘向来都是州府官衙自成定议,收缴盐税再报于朝中,此中藏污纳垢,难以根治,很多人便借此倒卖私盐,更甚者与官府勾搭,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在官管诸物当中,最是赢利。

经后数日,李落,云无雁和迟立几人忙于军中诸事,赋税账册俱要与冢宰库府及太府司查对。

李落和云无雁看在眼中,欣然无语,大甘当中,非论将才,若想再寻一人能似狄杰这般气度,确是难有了。

连余十数日,李落驰驱于大理司、枢密院和天牢之间,将此前案件重新核阅,无罪之人卸甲脱罪,几日下来,竟有七八分俱是无辜蒙冤之人。

昔日里有戚邵兵办理,众将不觉如何,这一旦亲手做起来,竟有眩晕之感,幸亏戚邵兵清算账册极是详确,李落几人只需指导一二便可。

到了午间,世人安闲随便,朱智厨艺不弱,做了几道菜,馋坏了秋吉,早早候在桌前。

万隆帝遇刺一事,前后数百人蒙难,悉数收押于卓城天牢。

如此一来,各州官府不敢随便变动盐税,且是无益可图,虽不能免除有人敢违国法,铤而走险,不过倒是能停止几分州府贪赃枉法之事,如果盐税合情公道,这发卖私盐之事也便少上几桩,平常百姓的日子或是能好过些许。

不知为何,李落却未曾究查,只是放了这些人出来便即了事,倒是吓得很多暗中做了手脚的人提心吊胆了好些日子,深恐李落清查之下,丢了乌纱事小,掉了脑袋事大。

倒是章泽柳提及当年月船花魁柔月,现在已离了月下春江,居住大甘西城,开了一家茶馆,传闻买卖好的出奇,慕名而来之人络绎不断,非论大族公子,还是异域豪侠,入得卓城,多是会去这茶馆走上一遭,一睹柔月的绝世面貌。(未完待续。)

李落虽贵为大甘皇子,官居辅国大将军,定天侯,但参与政事尚属初次。

这中书令执掌天子之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实为百官之长,权益极大,太傅凌疏桐为中书令令监,当年的太师于乘云亦是中书令令监,便是淳亲王李承烨,也未曾入过中书令。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