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统制部(正统制、副统领各1人)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从《武经总要》前集卷2看,北宋时的军训行列,普通都是枪刀居前,弓弩在后。这类行列式是靠近实战要求的。南宋也有近似记录。名将吴璘的军令规定:“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阵,甲军弓、弩手并坐。视敌兵距阵约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约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敌阵,即全军俱发。敌兵距阵约百步,令平射弓兵起立,用箭约射如初,然后全阵俱发。或敌兵直犯拒马,令甲军枪手密依拒马,枕枪撺刺。”由此可知,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以后,也无疑居于弓手和弩手之前,以便当敌骑冲阵之际,停止白刃战。
但遵循神宗朝假想,将为一地设一将,体例也非牢固命,非千人定额,当然厥后没有实际履行下去,详细待考。
—————步军一营(正副批示各1人,注6) 535人 190马 10骡
———————军法押官 1人
—————辎重第五营(工匠营,管攻守战具) 360人 50马160骡
2、绍宋中实施的军事体系
各行军司都统,根基都加节度使衔。
—————第三将 370人 730马 12骡
1、传统四层批示体系:
—————军法官(虞侯2人) 2人
靖康后天下军事体系崩溃,上层军制混乱见效,为了抵当金军,诸路州到处乱设制置使、经略使,对于乱世军头,不管是正规军残存,还是处所土豪、义兵等,到处罚发统制官、统领官,近似于现在非野战军体系的总队-支队-大队,统制官下辖员额不定,统领官下辖员额不定,普通以一部设一统制,如韩世忠出场就是统制,统制官下独立领兵就封为统领。统制官-统领官体系正式登上汗青舞台。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辎重第四营(铁匠营,管东西打造) 360人 50马160骡
—————第五将 550人 12骡
2、步军体例根据及战术目标:
—————第二将 550人 12骡
————————步军都(甲士) 210人
——直属第二统制部(解元为统制,俗称摧偏军)约4000人约7500马
骑军下分为枪骑(着铁甲,非重骑)、弓骑(着皮甲)两大类。
—————步军X营(各统制部大小不等,辖4营—6营) 535人 60马
—————亲虎帐(马队都、重步都居多) 315人 320马10骡
再诏,御营左军都统韩世忠、御营中军都统李彦仙、御营后军都统吴阶,合三路军十三万为河东方面军,以韩世忠为元帅,同一进发河东。此中伶仃给韩世忠的圣旨,要其马上发全军四万渡河。那么这里韩世忠部确认是4万,别的两家分派大抵是吴阶部5万,李彦仙部4万(各自较第十二章增加约1万体例)。
——第五统制部(许世安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宋军骑军都以下编成:
—————辎重营(参军1-2人,掌3都辅兵,注5) 360人 60马 160骡
—————第六将 550人 12骡
—————亲兵批示(军机、传令) 300人 130马
步军下分为枪手、刀盾手、弓手、弩手四大类。
————————步军都(甲士) 210人
—————标兵都(马队) 65人 130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