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第五卷第十二章《回应》,总体例额以下:韩世忠部从3万晋升至3.7万;吴阶从3万晋升至3.8万;御营中军自5万晋升至6.5万,此中明白说王德部自1.5万晋升至1.7万,郦琼自1.5万晋升至1.8万,那么李彦仙应当是体例额自2万增加至3万,详细多少人不成详知;岳飞部自3.5万晋升至4万,张俊2.5万稳定,张荣1.5万稳定,李宝五六千众稳定;“曲端所领御营骑军从一万五千体例晋升到两万”;后备军1万,在江南西道。
但遵循神宗朝假想,将为一地设一将,体例也非牢固命,非千人定额,当然厥后没有实际履行下去,详细待考。
从《武经总要》前集卷2看,北宋时的军训行列,普通都是枪刀居前,弓弩在后。这类行列式是靠近实战要求的。南宋也有近似记录。名将吴璘的军令规定:“逢敌欲战,必成列为阵,甲军弓、弩手并坐。视敌兵距阵约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约射之,箭之所至,可穿敌阵,即全军俱发。敌兵距阵约百步,令平射弓兵起立,用箭约射如初,然后全阵俱发。或敌兵直犯拒马,令甲军枪手密依拒马,枕枪撺刺。”由此可知,枪手紧靠阵前布设的拒马以后,也无疑居于弓手和弩手之前,以便当敌骑冲阵之际,停止白刃战。
—————第五将 370人 730马 12骡
媒介:至建炎十年北伐,前军岳飞部4.5万,中军李彦仙部4万,郦琼部2.5万,王德部2.5万,后军吴阶部5万,左军韩世忠部4万,右军张俊部2.5万,水军张荣部1.5万,骑军曲端部3万,水兵李宝部5千。
——直属亲军统制部(张宪部,俗称背嵬军)约4600人约7500马
————————第二队(长枪) 105人
——第九统制部(王刚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二将 370人 730马 12骡
—————第六将 370人 730马 12骡
—————军法官(将虞侯) 1人
—————选锋第一营(突骑) 310人 930马
2、步军体例根据及战术目标:
————————厨子军 10人 10骡
——第七统制部(岳超部)约2250-3300人约700马210骡
—————第二将 550人 12骡
————步军三营(正副批示各1人,辖5都) 535人 60马
———————————————兵士 1人
新体例下,一大队根基与之前的大什同,约五十人,一部约二百五十人,一将统千人。
北宋传自五代的传统四层批示体系为都-营-军-厢,据《武经总要》前集卷1《军制》和卷2《日阅法》的记叙,“大凡百报酬都,五都为营(批示),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或隶殿前,或隶两侍卫司”。但究竟上并不会整齐齐截。真宗时,已有一军辖十批示的,有的军,上面却独一1-2批示(如云骑军等)。以是,军作为营(批示)的上一级是确实无疑的,详细员额却不必穷究。国度博物馆藏有“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批示第五都记”等铜印,表白了自都至厢的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