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得国军与政(1)[第1页/共3页]

最后是称呼。总不能就叫禁军第一军吧。李嗣源父子俩揣摩了半响,最后定了一个称呼:横冲。

李从璟身上虽说挂着同平章事的职衔,常日里却不必到中书省或是六部坐班,身为亲王,开府建牙,自家府邸本就是他的办差地点之地,现在李嗣源加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位比三司,天然要再拉起元帅府的班底,毫无疑问,办公地点也是在秦王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今秋禁军第一军——步骑参半的横冲军,就将面世。

“殿下果然筹办将百战军裁掉?”议事完后,诸位官吏散去,屋中只剩下李从璟、王朴等人,桑维翰这时收回疑问,见李从璟看过来,赶紧弥补道:“百战军精锐非常,乃国之利器,如果撤兵去旗,不但是一大丧失,对百战军众将士也是不小伤害啊!”

这称呼不上不下,但好听些的称呼,比方龙武、羽林、神武、龙骧、天兴等,都给那些站着茅坑不拉屎的天子六军、侍卫亲军占用了。

两个小子没甚么军政经历,李从璟先安排他们跟着府吏学习,至于官职倒是不首要,因为两人身上也都挂着检校司徒、御史大夫之类的职衔,当然名义上,两人的官职还是李从璟的“副使”。

这个疑问桑维翰不会问出来,秦王天然也无从晓得,如果秦王洞悉贰内心的设法,必然会笑话他小肚鸡肠,如果莫离晓得他的设法,也会嘲笑他鼠目寸光,如果王朴得知他的迷惑,定会点头感慨一句,你还真是不体味大唐帝国天子陛下与秦王殿下的胸度量负啊!

高从周,李嗣源昔日亲军左射军中的一员骁将,屡立军功,可谓是石敬瑭之下左射军第一人。

李从璟本日到白马寺来,便是带冯道、李琪与齐己相见,三人之以是到寺院来,而不是招齐己去衙门,也算是一片礼佛情意。

乾宁三年,李嗣源名声未显,随大将李存信救济兖、郓州。莘县一战,李存信为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所击败,独李嗣源所带领五百马队完军而还。李克用即以此五百骑号为“横冲都”,以李嗣源为军使。那以后,河北河东之地,都称呼李嗣源为“李横冲”。

章子云、卫道、杜千书等人,虽是李从璟麾下,现在却在藩镇办差。只要节度使另有实权,皇子就必定兼任节度使,乃至是主任节度使,这是没法窜改的实际环境。

李从璟不筹算跟齐己谈佛法、论机锋,但是这倒是冯道、李琪这类士大夫乐意做的事,前者跟三人坐了一会儿,由着他们煮茶论道、谈诗论景,本身就筹算分开。

“本来如此。”桑维翰恍然。如此一来,整编过后的一万百战军,虽说将士缩水了一半,但既然是保存下来相沿百战军灯号的将士,必是现在两万百战军中的绝对精锐,战力岂能不精?

当然,这也意味着,现在的百战军中,将有一半将士没法持续享有“百战军”的光荣。

如此整编出来的禁军第一军,能够说会聚了全部大唐军队中最精锐的将士,不难设想他们将会具有如何的战力。

白马寺是洛阳著称于世的名寺,齐己跟着李从璟到了洛阳后,就定居在这里。

李从璟对齐己的希冀,是他能带领佛门,共同朝廷的政策,减小朝廷施政过程中的阻力,减小这件事的不良影响,同时将佛门向于国于民真正无益的一面鞭策,而不是与民争利、与国争财。

这称呼另有一个好处,它有出处。

“李帅与石帅的确是国之栋梁,然正因其是国之栋梁,常日军政之事庞大,故不成为禁军都批示使。禁军者,入则拱卫京畿要地,出则为国之利器,为将者,当无藩镇拘束,只识交战之事,但有君令,辄起冲锋,以建功劳,为帝国臂使。”李从璟辩才不错,一番口绽莲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算让李嗣源也感觉,禁军都批示使的确应当由纯粹的武将来担负。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