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由标兵送回,交给扼守道口的将士,再上传到李绍城手中。李绍城看到这份军报后,神采禁不住一阵凛然,心头猛跳。
是他不如李绍城,还是渤水兵不如百战军?不管哪样,兵马平生的大明邢,都不会甘心自认不如!且百战军是客军,是来帮忙渤海存国的,作为这个国度的仆人,他大明邢真就无能至此,只能靠友军取胜,只能在旁掠阵,不能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实实在在立一份功绩?
道中的契丹军,听到救兵的动静,在将官们的呼喝声中,士气渐涨。
局势倒霉,孟平方才所言,半虚半实,重在稳定军心、鼓励士气罢了。
......
不吝战死,也要保护的庄严。
一层层将士摆列开去,构成铜墙铁壁,呈扇形安插在山口,他们的任务很简朴:禁止契丹救兵进入山道,与其内的契丹前锋汇合。
联军将士则充满其间,力战往前,冒死紧缩各团敌军。
弦响如闷雷,重矢齐射而出。
联军以逸待劳,四周围攻,兀一照面就给契丹军当头棒喝。契丹军没有想到竟会被伏击,一着不慎即落入围攻,进步无路,后退无门,只得收缩兵力,各部狼狈采纳守势。但是联军如狼似虎,守势凶悍,契丹军戍守的极其吃力。
大明邢信心倍增,李绍城倒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他点头道:“幽州军固然武备不凡,但比之耶律阿保机的亲军司近部,也只是略胜一筹罢了,不说一边倒的碾压,连完胜都谈不上。孟平将军当然能扼守道口一时,却不成悠长,只是权宜之计,希冀以此破局,可贵很。”
毕竟他面对的是司近部,并且以少敌多。
“晓得么,我曾问军帅,疆场交战,取胜的宝贝安在,甚么样的军队才气百战不殆。你们可知军帅是如何答复我的?”孟平吐出草茎,悠悠的说道,“军帅说,这世上就没有百战不殆的军队,只要克敌制胜的军队。而一支军队要想克敌制胜,最稳妥的体例,不是将帅贤明勇武,不是兵士不惧刀山火海,而是参武备上,碾压敌手!”
这些题目,在大明邢胸中冲撞。
同是大将,李绍城昨日能带百战军正面破阵,获得大胜,本日战局胶着,他便不能领军向前,为雄师挣得一份胜利?
不过遵循眼下来看,契丹军固然负隅顽抗,但是落败倒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