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进山第一夜(1)[第2页/共5页]

此次能和店主进山打猎,实在让我欢畅了一场。固然小时候在大山里待过一段时候,实在大部分时候还是待在半山坡阿谁小窝棚里,看着墙上的兽皮发楞。只要一年中秋节前夕,姥爷带我进山打过一次松籽,做了次赶山客。赶山客是甚么?东北大山里,把进山采参、挖药材、打松籽、打猎等统称为赶山。去赶山的人,就被称为赶山客。赶山客也有帮、有把头,也要拜山、敬山、祭奠、拜神,有一套特别庞大的端方。那些端方是如何的,我早记不得了,只记得我们打了好多松籽,一个个沉甸甸的松塔,堆成了一座小山包。

我忍不住大笑,白朗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他还怕坐火车?!赵大瞎子正色说:“也不能这么说,谁还没个怕的东西?此人吧,一旦在阎王殿里转悠过一圈,就怕啦!”我问他:“白朗咋跟老毛子在火车上干起来啦?”赵大瞎子说:“俺也是听别人说的。那事情早了去了。当时北京去莫斯科的火车刚开通,他就跟老毛子在火车上干了场大仗,死了很多人!”

转过甚,看到我劈面的一枝老树杈上,蹲着一只浑身乌黑的黄皮子。它有一条成年的狗那么大,蹲坐在树枝上,直勾勾看着玉轮。我听人说过,越老的黄皮子,毛色越白。老成精的黄皮子,还会对玉轮叩拜。但是它没有拜月,只是蹲在那边,直勾勾地看着玉轮。

这个说法让我毛骨悚然。每次走在老松树下,都谨慎翼翼地朝树上看着,老松树足足有半间屋子那么粗,仰着脖也看不到顶。我始终弄不明白,那些报酬何会死在高高的树梢上?是被毒蛇咬死的?被人害死的?还是被小鬼给勒死的?我问姥爷,他却一把捂住我的嘴,严厉地对我说,这些是大山里的忌讳,不能胡乱猜想,不能随便探听,不然犯了忌讳,就下不了山了。早晨,我们在大山里搭了个窝棚。山上有的是木头,锯了几十根两米长、手臂粗的木头,平铺在地上,在上面垫些干草,铺上被褥,就能睡人了,还挺舒畅。窝棚外,点着几堆篝火,火堆上压着一截水桶粗的活树墩子,一夜都不会灭。大人们围着篝火小声说话,轮番守夜。半夜起来撒尿,往外看去,黑暗中一溜绿莹莹的狼眼,在夜色中渐渐四周游移着。在阿谁浪漫又温馨的夜晚,狼群围着窝棚不断地嚎叫。后半夜,我俄然醒来,脑筋里一片空灵,往外看看,月光如水,横浸在大树上,雪亮雪亮的,像落了一层霜。身边的人都睡熟了,火堆噼里啪啦响着,氛围中满盈着淡淡的泥土异化松香的气味。

他在小桌子上扯开烧鸡,咬开白酒盖子,你一口我一口地喝起来。这酒烈,火油普通流进肚子里,火辣辣的。往外看看,内里像起了一层白雾,朦昏黄胧的。

赵大瞎子眯着眼睛看了看,说:“大兴安岭夏季早,现在已经算春季啦。这疙瘩,玄月、十月就能下雪,大雪一封山,内里的人就进不去啦!大雪天没事干,都带着狗去山上打猎。”

松塔很像菠萝,内里是层层叠叠的叶子,生硬且扎手。把这些硬叶子掰掉,就看到内里包裹着一颗颗青豆般大小的松籽。松籽是奇怪东西,能榨油,也能生吃,很有营养。这东西也很可贵,一百斤松塔,能打出来十斤松籽就不错了。1970年,收买站开端大量收买松籽,一斤四角钱。您可别藐视这点钱,那但是三十多年前。当年的四角钱是甚么观点?我举个例子,在1970年,大饭店还在零卖散装的茅台酒。当时候的茅台,八角钱一两。一瓶包装好的茅台酒,也只要八元钱!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