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议封可汗[第1页/共3页]

户部掌国之税赋,朝廷度支;司农寺掌各地仓署,粮草廪藏;而太府寺则掌左藏国库,天子内府,这三人同时呈现在宫中,天然就是大唐财赋不充,李世民手头吃紧了。

李世民说着,咬了咬牙,双拳也不由紧握,话中也透着几分不甘和愤激。

李纬闻言,解释道:“去岁淮水决堤,淮南水涝甚重,百姓无地可耕,无粮可食,官粮尽数征调以后仍旧不敷,只得暂调山阳仓的兵粮应急,今岁秋后淮南歉收,便可补上。”

一旁的户部尚书唐俭连上前应道:“李司农之言极是,臣可觉得证。”

萧钦之言正和李世民之心,当初薛延陀国兴,靠的便是大唐册封夷男可汗,又于暗中搀扶,李世民如果再效以往搀扶薛延陀那般搀扶突厥,必能震慑薛延陀部众,也叫夷男不安。

太府卿萧钦闻言,忙上前回道:“禀陛下的话,我大唐比年交战,每岁粮草折耗本就甚重,今岁开春,西北战事又调去了三十万石,国库高低统共剩下不过百万石,总不能为了安定薛延陀,搬空了国库吧。”

李世民笑道:“萧卿之言甚好,深和朕心,只是不知这北上册封之人,萧卿可有人选?”

李纬见得李世民突然生怒,周身一震,赶紧回道:“司农寺只要看仓管粮之权,并无征调之权,去岁征调山阳仓兵粮,是楚王亲身下的便条,经尚书省房仆射过印,兵、户两部准允,这才放的粮,此事两部尚书都是晓得的,尚书省也该禀奏过陛下才是。”

李世民道:“药师确是合适人选,但药师年老,今岁初,更是身患足疾,行走尚且离不到手仗,如何能千里北赴为使。”

次日,太极宫,甘露殿。

兵粮干系处所武备,干系甚大,非处所都督上奏,经兵、户两部准允,不得擅动,淮南虽是内州,少经战祸,但端方便是端方,岂能轻乱?李世民听到这个动静,天然生怒。

萧钦闻言,难堪地点了点头,应道:“陛下所言也是,只是这满朝高低,除了药师公,谁还能有这般名誉?”

“萧钦,你是太府卿,管着大唐国库,怎的我大唐国库如此捉襟见肘,竟连戋戋一百万石粮草都调拨不出?”李世民手边放着唐俭、李纬、萧钦三人的奏报,不满地对萧钦问道。

李世民闻言,一拍桌案,喝问道:“谁给你们的权力,竟敢擅征兵粮!”

李世民册封突厥,觉得臣邦后,如果薛延陀识相,就此收敛,谨言慎行,李世民也能多容得他们几载,如果他们不识相,仍旧与突厥难堪,也正给了李世民北伐的借口,可灭其国。

萧钦所言李世民天然清楚,李世民晓得轻重,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薛延陀一战至天下生民于不顾。

全军未动,粮草先行,李世民欲北征,可光是粮草这一关都过不去,李世民天然不满。

李世民并未直接回萧钦的话,而是对身边服侍的常涂叮咛道:“遣人去趟楚王府,让恪儿速入宫见朕。”

李纬是外臣,如果因他把守倒霉致仓粮完善,天然就是李纬之过,可如果事涉爱子李恪,那李世民的态度可就立即变了。

李世民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朕也是知兵之人,我大唐粮草不充,又如何北上千里赴战。薛延陀虽是傲慢,但也只能命边军击而退之。至于大肆北上,平灭薛延陀倒是不能了。此次平白错过了如此良机,实在可惜。”

上首的李世民听了李纬和唐俭的话,这才想起,去岁岁中却有此事,当时淮南大涝,李恪上疏请征调山阳仓仓粮,当时李世民气心疼子,恐怕李恪在淮南短了粮草,手头吃紧,受了委曲,便当即批了便条,方才若非李纬提示,竟都忘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