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老骥伏枥[第1页/共2页]

李恪悄悄拍了拍李靖枯瘦的手背,道:“卫公所言极是,高句丽不过东北撮尔,确切难称大患,朕真正担忧的是高原之上的吐蕃,卫公回府后可要好生养着,待数载后朕西剿吐蕃之时,还需向卫公问策。”

李恪会有御驾亲征的动机,李靖一点也不觉着奇特,毕竟李世民在高句丽有未尽之功,李恪身为人子,想要代父全功也是人之常情,并且李恪行伍出身,身上有北伐灭国之功,亦擅御下用兵之道,李恪想领兵出征也并不奇特。

“老臣告别。”李靖躬身施礼,登上马车拜别了。

李靖和李恪了解多年,对李恪的性子也非常体味,李恪重情,特别对他们这些朝中老臣更是优渥,本日就算站在这里的不是李靖,而是萧瑀或是房玄龄,李恪也一样会这么做。

李恪站在殿外,看着李靖登车拜别,对身后跟着的席君买道:“你命人传旨,诏新罗使节紫宸殿见驾。”

纵观李世民平生,李世民从未曾如往代帝王那般因为功高震主的担忧而毒害过任何一个建国将领,这此中既是因为李世民本身功劳盖世,也是因为李世民对本身的用兵、驭兵之能有着绝对的信心。

李靖摆了摆手道:“这事老臣是不成了,不过陛下要灭高句丽又有何难,李绩、苏定方不弱于臣,裴行俭、薛仁贵等虽是掉队,但亦驰名将之资,戋戋高句丽实难称大患。”

待李靖出了门后,李靖才道:“臣老迈憨态,叫陛下见笑了。”

李恪看着李靖正要登上马车,就在此时,李恪俄然想起了一事,对李靖问道:“卫公,此番东征,朕有御驾亲征之意,你觉得可否?”

李恪是天子,李靖是臣子,李靖没想到李恪会俄然伸手扶他,先是一愣,顿了顿,但紧接着并没有多说甚么,便借着李恪手上的力抬腿跨了出去。

就三韩之事,李恪和李靖在紫宸殿中商讨了好久,一向说到了巳时中,李靖方才起家拜别。

“卫公腿脚不便,朕送送卫公。”李靖也是大唐建国元宿,三朝老臣了,李恪看着李靖起家,本身也忙起家,跟上了几步,对李靖道。

李恪虽有些阿谀之意,但却也是心中所想,李靖用兵之能才冠当世,贞观以后,除了已故的李世民或可与李靖一试以外,只怕再无旁人了。

李靖拄着拐杖,看着李恪也跟了上来,欠身道:“老臣年老,腿脚不便,陛下操心了。”

李靖道:“哈哈,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在老臣只怕是连马都上不去了。不过如果现在想来,老臣当年北伐最大所得非是灭了突厥,而是迎回了陛下,为我大唐迎回一名圣君。”

李靖年老,脚步本就不便,又拄着拐杖,就更加地慢了,从殿内到殿门的百余步路,也走了些工夫,但这还不是最难的,在紫宸殿的殿门口,有一个七寸高门槛,如果普通脚步便利的人,天然一跨便畴昔了,但这个门槛对于李靖而言,就很有些吃力了。

李靖笑道:“陛下还记得。”

李恪站在李靖的身后,看着面前的一幕,内心不由有些戚然,当年环球无双,纵横天下的名将,现在竟也到了这个境地,连跨个门槛都如此吃力。

但唯独李世民对李靖有着几分顾忌,这也是李靖近些年闭门不出的原因。连李世民对李靖的用兵之能都有几分顾忌,这足显李靖的了得了。

李恪轻叹了口气道:“人食五谷,不免都有老迈的时候,卫公现在虽已腿脚不便,但朕现在心中记取的还是当年和卫公在铁山相见,把朕接回长安时的模样,彼时卫公立泼天之功,意气风发,叫朕好生钦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