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一静一动[第1页/共2页]

大唐门阀权势,以关陇为最,其次山东,而后才是河东、江南和河北,李恪虽有江南和河东门阀支撑,但如果不能拉拢关陇门阀,他的太子之位便不会安稳,前隋之亡便是明证。

武媚娘说着,又对李恪问道:“国不成无储,太子之位空悬绝非悠长之计,我们可要命人上本奏请立储之事,一来摸索一下父皇的意义,二来也快些定下此事。”

不过听着长孙濬的话,长孙无忌却道:“你兄长的话虽有事理,但听听也就是了,不必尽信,为父之以是回绝魏王,不过是暂避锋芒,以待来日罢了。”

武媚娘附和志:“三郎所言极是,此事一日不定,媚娘的内心也是一日难安,此事还是宜早不宜迟。”

“阿爹,魏王来此所为何事?”李泰刚走,获得动静的长孙濬便赶紧赶来了屋中,对长孙无忌问道。

武媚娘道:“三郎岂不闻过犹不及之说,我们偌大的楚王府如果闭门谢客岂不显得太虚,三郎尽管统统如常便可,只是不成浪费也就是了。”

李恪暮年拜师岑文本,以江南门阀为依托,而后借在并州之机,又拉拢部分河东门阀,这才气在朝堂上和有关陇门阀支撑的李承乾,有山东门阀支撑的李泰相争,这固然帮李恪度过了前期的难关,但这在前期也限定了李恪。

长孙濬闻言,不解地问道:“事已至此,莫非阿爹另有回旋的余地吗?”

武媚娘听着李恪的话,看着李恪的模样,哪还不知李恪道的意义,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去岁初并州多数督府的书房,武媚娘一声娇哼,整小我身子一软,熔化在了李恪的怀中。

长孙濬口中的兄长便是长孙冲,长孙冲先于北伐建功,而后又尚公主,势头正劲,在大唐功劳后辈的年青一辈中很有几分执盟主的意义,长孙濬如此看重长孙冲的话也是该当。

李恪道:“媚娘说的不错,不过父皇立储的圣旨一日未下,我们便不成粗心,以免留下把柄,为人所趁。”

“李泰急了,在这个时候去见长孙无忌只怕是求他办事去了。”楚王府的书房中,当武媚娘得知李泰拜访长孙无忌的动静后,便对李恪道。

长孙濬道:“楚王对关中百姓有恩,在官方还是很有些根底的,想要借关陇门阀之手对于楚王,只怕不易吧。”

长孙濬道:“正如兄长所言,楚王之势已成,卓于诸王,现在太子既废,楚王立储几成板上钉钉之局,阿爹此时合法回绝魏王。”

武媚娘道:“李泰心急,方寸已乱,已不堪为三郎之敌,三郎的一只脚已经算是踏进东宫了。”

长孙无忌摇了点头道:“百姓是百姓,门阀是门阀,百姓所想不过三餐温饱罢了,门阀看的倒是家属兴衰。故而百姓买李恪的帐,但世家门阀却不会,他们看的只要家属和好处。”

武媚娘一把抓住了李恪不诚恳的手,打断了李恪的已经上了弦的兴趣,对李恪道:“媚娘想到了一个别例,能够不动声色地帮三郎摸索到父皇的意义。”

李恪笑道:“媚娘说的是,这十来年我都熬过来了,莫非还在这戋戋几日不成,这几日既不便出府,我们便在府中好好待着便是,可贵闲暇,我们也该如法炮制,给璄儿添个阿弟了。”

李泰败兴而来,败兴而归,他的目标虽未达到,但他拜访长孙府的动静很快就送到了李恪的耳中。

除了长孙冲以外,次子长孙涣不学无术,是个实打实的纨绔,每日只顾和长孙嘉庆厮混于一处,也为长孙无忌所不喜,长孙无忌诸子,剩下还叫长孙无忌对劲的也就只要长孙濬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