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薛仁贵逞威[第1页/共2页]

高启相率四万人马以少打多,更是里应外合,高启相想的本来当时一场剿杀之战,可李道宗的行动却实在出乎了高启相的料想,高启相以步兵在前,想着要强攻唐军大寨,但驱逐他的却不是唐军大寨的守军,而是李道宗的北衙精骑。

李世民当即应道:“好,朕便予你一千精锐,在此等你的好动静。”

李道宗以逸待劳,本就是打高启相一个措手不及,而高启相却也一样大胆,他看着李道宗率四千骑便敢冲阵,第一时候不是稳住阵脚,而是动了贪功之念,要将这奉上门的四千人拿下。

尉迟恭所言过分狂傲,既是重己,更是轻人,薛仁贵一听得尉迟恭的话,顿时不乐意了,薛仁贵出列道:“鄂国公老了,要破戋戋高启相岂用两千精骑,末将请兵一千,必摘了高启相人头献于陛下。”

薛仁贵所言恰是李世民方才所想的,右翼兵弱,若能破之高句丽必败。至于薛仁贵之勇,这或许旁人不知,但李世民倒是再清楚不过了,当年东宫当中薛仁贵以一当百,神鬼莫近的模样李世民还记在心中,未曾忘怀。

而高启相所为也正和李道宗的情意,李道宗怕的就是高启相结阵恪守,毕竟以少敌多,如果高启相再守阵不出李道宗便更加地不易了。

李世民明显是面有犹疑,尉迟恭见状,顿时急道:“陛下另有甚么好踌躇,若论疆场杀敌,其间那个还是末将的敌手,末将敢立军令状,必破敌军。”

尉迟恭乃当时虎将,恰是临敌冲阵的不二人选,固然年纪大了些,但也不败其威名,倒也有底气说出如许的话来。

“陛下,李君义被阻,江夏王孤军深切,恐怕不当。”薛仁贵就站在李世民的身后,看着山下的局势,对李世民道。

以少破多,对于唐军将领而言本就是家常便饭,更何况李道宗是以逸待劳,设备精美,麾下所率更是谓为天下精锐的北衙禁军。

本书由公家号清算制作。存眷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而李君义这边却有些分歧了,两军交兵之初,李君义倒也还算勇武,但跟着垂垂深切,相距高启相越近,高句美人越来越多地围了上来,渐渐地李君义没了锐气,有些逡巡了,一时候止住了脚步,杀不出来。

李世民对薛仁贵问道:“卿欲何为?”

尉迟恭一贯自恃勇力,漫天下除了秦叔宝,谁都不看在眼里,这也是人尽皆知的。这事如果搁在以往倒也并不不当,但本日却恰好不可,因为这里还站着一个薛仁贵呢。

毕竟天下人皆言唐军精锐善战,但高句美人却未曾亲目睹过,高启相以四万对四千,总不能还未战就被吓破了胆吧。

李道宗和李君义分率精骑入阵,李道宗攻右,而李君义攻左,李道宗一马抢先,率众直扑中军的高启相而去,其势如破竹,舍生忘死,高句美人难挡其锋。

北衙禁军中的将校不乏当年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的玄甲军旧部,期间虽有汰换,但也俱是精锐,李道宗和副将李君义各率人马,分摆布两翼分杀而去,如潮流般便涌入了高句丽军中。

尉迟恭随和李道宗以往有些过节,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站得住的,一旦李道宗雄师被全歼,李世民便就堕入了被动,只得撤兵,此次攻取辽东城一战也就只能就此作罢了。

李道宗所想当然是好的,做起来也并非不成,但李道宗却恰好算漏了,也高估了李君义其人,李君义是近些年在西北建功,新近汲引上来的将领,不管勇武还是策画都还尚可,不然也不会成为李道宗的副将,唯独就是在西北打惯了顺风仗,硬仗打得未几,一旦堕入窘境不免发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