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御驾亲征[第1页/共2页]

尉迟恭的话刹时也给了李世民底气,李世民仿佛回到了当年虎牢关下豪放抵触的时候,李世民道:“此事就此决计,众卿不必再议!”

就事论事而言,如果真的要究前隋辽东之败的话,一非将之罪,二非兵之过,最大的启事就出在杨广这个天子的身上。

“国不成一日无君,望陛下收回成命。”

若只以统帅之才而论,李世民绝对可谓当世名帅,用兵之能可比肩李靖,平一个高句丽天然不在话下,但李世民不是将,是君,戋戋一个高句丽哪有叫李世民御驾亲征的需求。

但李恪的话明显还没有说完,就在李恪第一句话出口后,紧接着又道:“但鄙谚有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父皇挂帅,儿臣岂能安坐火线,儿臣自问也算识兵,愿为父皇前锋,请军三万,为父皇开山断水,誓破高句丽。”

自打武德九年,李世民即位为帝后,他便未曾再亲临战阵。但李世民毕竟是行伍出身,顿时天子,看着大唐外战连捷,经常也梦回疆场,心中也不免发痒,想要一试往昔的风采。

李恪一出列,世人都纷繁看向了李恪,李世民也看着李恪,道:“有何事,太子但说无妨。”

实在对于此次御驾亲征之事,李世民是早有筹算的,可不是临时鼓起,一时定夺的。

杨广犯的弊端很较着,但也很致命,不过也就是两处,其一:辽东戋戋边疆小国,竟动百万之师挞伐,算上共同的民夫更超四百万,雄师变更前后联营连绵一千余里,虽创前古未有之绩,但也给粮草供应形成了庞大的压力;

李世民看着拜在殿下的群臣,道:“戋戋一个高句丽,何至因而险地?”

“混闹!”

殿中群臣一会儿看了看李恪,又看了看李世民,此中的意义也不过就是在奉告李世民:瞥见了吧,被陛下你这么一撺掇,太子也技痒,想要出征了,这可如何结束。

天子御驾亲征,此中的风险不言自喻,一时候众臣的重视力已经不在东征与否上面了,而是李世民御驾亲征一事。

李世民道:“这有何妨,就算朕不在长安,另有太子监国,此次朕亲征高句丽,正可给太子一个历练的机遇,有何不当。”

李世民闻言,呵叱了李恪一声,而后道:“天子出征,你身为国储便该坐镇国中,已安天下,岂能为前锋官,阵前冲杀。”

支撑御驾亲征,当然是顺着李世民说话,但万一李世民真的有甚么不测,李恪又该如何自处,而如果顺着群臣说话,李世民便会不悦,实在也叫李恪难堪。

李世民话音才落尉迟恭也出列拥戴道:“太子但请宽解,当年虎牢关前,末将随陛下以后,以三千精骑破王世充十万之众,尚且无人能伤得陛下分毫,现在陛下东征,末将跟从摆布,也必保陛下无恙。”

李世民出身行伍,年青时大唐同一天下,李世民也是率军四周挞伐,鲜尝败绩,但当时李世民年青,并且还不是天子,天然能够,但现在李世民居天下之重,又岂能冒此等风险,哪怕面对的是戋戋一个高句丽,但疆场无情,瞬息万变,谁都没个准数的。

李靖和李世民的话都一语中的,看出了隋炀帝之败的底子地点,但李世民接下来讲的却如高山惊雷,炸开了全部朝堂。

并且李世民昔年顿时平天下,常冲杀于战阵,又怎会不知疆场之险,他以往不敢御驾亲征是因为太子还不成熟,还不能独当大任。

李世民的声音和缓了很多,对李恪道:“为父也不是第一次统兵了,你不必担忧,你尽管在京中监国便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