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谓我何求[第1页/共2页]

李恪从大殿择师,自请为质,再到他挟功返国,开府建衙,这一桩桩,一件件,杜如晦都看在眼中。

李恪不解地问道:“年初大战方止,眼下大唐恰是疗摄生息之际,此时若大兴土木,恐怕劳民伤财啊。”

【看书福利】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每天看书抽现金/点币!

杜如晦道:“陛下欲在明岁巡幸洛阳,自需新建洛阳宫殿。”

杜如晦问道:“洛阳宫之事陛下心念已久,殿下此时劝谏,就不怕陛下起火吗?”

纵观满朝高低,能够力压长孙无忌,任者尚书右仆射的除了杜如晦,李恪还真找不出第二人来。

而本日李恪却在杜如晦府上见到了王琼,这意味着甚么,李恪天然清楚。

以李恪现在的身份,全部长安城中李恪想要拜而不得的府门还真没有几个,杜如晦的蔡国公府天然也不在此中,门人出来通禀不过半晌,便带了杜如晦的意义出来,引李恪前去书房相见。

杜如晦听着李恪的话,脸上暴露了一丝讶色。

面对行事一贯恭谦有礼的三皇子,杜如晦从不敢有半分粗心。

杜如晦乃当朝宰相,堂堂国公,身染有疾请太医诊治倒是自无不成,但是却也不会等闲轰动太医署令王琼。

李恪满怀不解地便跟着门人进了府门,直往书房而去。

自贞观初年,杜如晦任尚书右仆射以来,连主两年京察之事,为朝廷选贤任能,从无疏漏,杜如晦长于识人,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病重,此时的杜如晦不该是卧病在床吗?怎的还会在书房?

李恪闻言,笑了笑,长舒了一口气,起家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本王行事,但求对得起对得起六合知己便可,何来那么多的顾忌。”

李恪闻言,笑道:“既是如此,本王便放心了,不过倒是杜相,身材已然不适还在忙于朝务,本王实在敬佩。”

李恪细心考虑了半晌,便策马直奔蔡国公府而来,除了探视杜如晦以外,也想一探究竟。

萧瑀,声望虽够,但性子不为李世民所喜,任之有望;虞世南,性子倒是不错,资格也不缺,但年事却大了些,已过七旬之年若要拜相实乃天方夜谭;温彦博,虽与李恪走的很近,但身子骨已不便当,难以久任;至于刘政会、刘弘基、唐俭等从龙老臣更是多有不敷。

李恪看着杜如晦的模样,心中也是一阵慨叹。

李恪之言,杜如晦又如何不知,杜如晦官拜尚书仆射,手中管着的便是大唐的荷包子,眼下大唐国力还余多少,杜如晦比谁都清楚,但李世民执意如此,杜如晦又能如何。

而李恪的心机旁人也许不懂,但杜如晦却看得明显白白。

李恪一边说着,拍了拍本身的衣角,便要拜别。

书房?

李恪刚到书房外,便看到了正在书房中理事的杜如晦,李恪细心望去,杜如晦虽面色蜡黄,面貌肥胖,但精力倒算还好,也不像是油尽灯枯的模样,起码他还能行走自如,尚未病重到离不开床榻的境地。

自杜如晦府上出来的太医不是旁人,恰是曾为李恪诊过伤疾的太医令王琼。

李恪闻言,讶然问道:“父皇欲建洛阳宫?”

李恪听到这个地点,心中还是不免生出了一丝不解。

李恪下了马,将手中的马缰交给身后的王府卫率,便当即走向了府门。

杜如晦见李恪入内,起家拜道:“臣杜如晦拜见殿下,臣身材小有不适,太医特地叮咛染不得风寒,不宜出门,故而未能亲迎,还望殿下勿怪。”

李恪对杜如晦问道:“不知杜相眼下身子如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