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亲征在即[第1页/共2页]

李恪闻言,问道:“说来听听。”

贡日贡赞不比弃宗弄赞那般威武,也不似禄东赞那般多谋,在李恪看来,贡日贡赞充其量也不过中人之资,守成之主,少年行伍的李恪天然不会把他看在眼中。

李恪所言算是真相,但王玄策听着李恪的话,心中不由竟有一丝担忧了。

李恪在紫宸殿上端坐,看着殿下站着的面含笑意的王玄策,问道:“眼下不是议政的时候,玄策俄然进宫来见朕,但是有甚么好动静要带给朕。”

李恪听着王玄策摆了摆手笑道:“若只战之事,朕自问不弱于人,但朕眼下另有一事困扰在心,还需玄策为朕解惑。”

正如李恪所言,王玄策是李恪的亲信,对于李恪的心机,王玄策倒是并不觉着不测,王玄策道:“陛下当知,吐蕃位处高原,陛下亲征吐蕃的风险比之当年先皇东征高句丽更高,朝中的阻力更大,陛下想要亲征,只怕不易。”

但这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跟着杨思谦把苏毗这边的动静带回了长安,李恪西征之心已起,一旦唐军真的雄师压境,届时禄东赞的处境只会更加地不堪。

李恪之言入耳,王玄策顿时放心了很多,眼下大唐兵精粮足,名将如云,李恪又知人善任,久经行伍,只要李恪本身不轻敌,不要说敌手只是贡日贡赞了,就算是弃宗弄赞复活,李恪和大唐也毫不会吃了亏去。

至于象雄和苏毗的王室,也都是将他当作了软柿子,想要通过对他的挞伐来规复国土或是奉迎大唐,漫天下仿佛已经找不到第二比他处境更加艰巨之人了。

杨思谦所为乃表里诽谤,纵横之道,而论及纵横之术,在大唐无出侍中王玄策之右的,此次杨思谦的西行也恰是王玄策主导的,杨思谦带着苏毗王的答复返来长安,上秉王玄策,王玄策在获得动静后,也第一时候进宫禀告了李恪。

李恪想要御驾亲征吐蕃,不是一两日了,但因为当初李世民亲征受伤之事,故而朝中对李恪再次亲征的反对声音很大,面对满朝文武,就算李恪是天子,也不能一意孤行。

王玄策思虑了半晌,自知在此事上想劝住李恪是不成能了,因而道:“陛下若想亲征,臣倒是有体例,不过陛下却也要承诺臣一个前提。”

对于李恪而言,现在象雄的禄东赞和身为高原兵粮重地的苏毗恰是吐蕃赞普贡日贡赞的左膀右臂,眼下禄东赞被困象雄,苏毗也有反意,李恪已经斩去贡日贡赞的摆布臂膀,现在剩下要对于的就只要一个贡日贡赞了。

王玄策之言一出,李恪便明白了他的意义,李恪接着问道:“既是关乎吐蕃内哄,但是苏毗那边有动静了?”

眼下吐蕃内忧内乱,恰是出征的良机,但李恪御驾亲征的契机却还迟迟没有呈现,李恪怎能不急。

王玄策道:“吐蕃先失禄东赞,后失苏毗,确切元气大伤,但吐蕃毕竟是高原大国,不成等闲视之,欲破吐蕃,还需谨慎计议。”

王玄策道:“杨思谦回京了,带回苏毗女君的答复,只要陛下出兵西征,届时苏毗便会出兵呼应陛下,与陛下表里共取吐蕃。”

王玄策道:“陛下亲征,御驾中军地点,不为孤军,不可险军,亲卫席大将军并北衙精锐一日不成离身。”

王玄策道:“眼下吐蕃禄东赞被贬在外,又逢象雄起兵,恰是千载难逢的西征良机,对于陛下而言,另有甚么比吐蕃内哄更好的动静吗?”

唐皇李恪对他虎视眈眈,虽说是珍惜其才,但对于眼下处境的禄东赞而言,李恪所为无异因而将他架在火上炙烤。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