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四大军门[第1页/共3页]

说迟实快,不一刻,种家雄师便已到了城外,在距城门不远处,雄师便开端渐渐放缓脚步,等烟尘垂垂散去,种家雄师已是闪现在了世人面前。

王伦看这类家军的军容风采,心中也不由大是赞叹,都说大宋西军有四雄师门,但此中却以种家为首,本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人头?”小舞实在吓了一跳,问道:“要人头做甚么?”

此时种家雄师的前军已经进城,中军也已到城边,走得近了,已能看清一众将校的面貌,被浩繁将校簇拥而行的老种相公精力矍铄,固然已经年过七旬,但却毫无老态,腰背挺得笔挺,策马缓缓进城。

“那也就是抢了!”小舞摇了点头道:“大宋与西夏兵戈也就算了,但是劫掠那些西夏的老百姓来放逐粮,是不是有些过分残暴了。”

王伦耳听朱武等人的议论,心中却想这老种相公固然是治军有方,军功标榜,但行事手腕却过分狠辣,这类家军马背上的首级袋中,只怕不但是西夏兵士的人头,恐怕也有西夏无辜百姓的。

厥后是前军,倒是两千弓马队,弯弓翠羽,神臂劲弩,再后是四千中军大队,锦袍束带,明光镜铠,又分作两队,前队两千骑俱持长槊,后队两千骑都手握长刀,两队中间拥着数百名将校。

史进等人抬眼看去,果见每名马队的马背上都有个皮褡裢,小舞也凑过来问道:“阿武,我看除了这个皮褡裢以外,很多马队的马背上都另有一个革囊,有大有小,装得鼓鼓的,那又是甚么东西?”

折家本来也是出自山西,历代世居府州,宋时朝廷为减轻西顾之忧,便特许折家爵位由折家父子兄弟世袭相传,厥后吐蕃诸部袭扰大宋西陲,宋廷要加强西部防备,折家便听调凭宣,迁至了汉中,现任族长折可求,官至川汉节度使,经略汉中、川北、陇南,直抵雪域高原,西抗吐蕃诸部。

种家军大队人马一批批地在世人面前走过,除了马蹄踏地和盔甲铿锵之声外,竟然不闻一人说话之声,可见种家军的军纪是多么严明。

而这四雄师门当中要论申明最响,传奇最多的却当属天波杨家,后代为天下人所熟知的杨家将故事便也出自于此。

王伦心中想起大宋西军四雄师门故事,也对杨家的式微甚是感慨。

朱武久在种家军,又怎会不知此中启事,当下便道:“这是种家军的端方,种家军每次出战,非论为时多久,都只带七日的干粮和三天的用水,你们细心看,每个马队的马背上都有一个皮褡裢,褡裢内里左边三袋水,右边七袋粮。”

世人自是没有贰言,便都骑马随王伦向城北奔去,比及了北城门下,却见远处十数骑标兵如箭般飞来,一众标兵背插令旗,等来到近前便大声喊喝道:“老种相公巡边回城,闲人闪避。”

中军以内抢先一匹大黑马,顿时端坐着一名老将军,黑袍黑甲,未戴头盔,满头的银发,乌黑的髯毛飘散在胸前,恰是独撑大宋西北半边天,打得西夏闻风丧胆的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

杨家本为北汉重臣,厥后北汉为大宋所灭,杨家便归降了大宋,杨家归宋以后,其家属也是历代参军,自五侯令公杨业起,起码将军杨文广,杨家可算是为大宋立下无数军功,杨家战死疆场马革裹尸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本来这大宋西军自来便有四雄师门之说,也就是西军中的四大师族,除了种家以外,别的三家别离便是山西姚家,汉中折家以及天波杨家。

“大嫂说得没错。”朱武奖饰萍儿一句,又道:“老种经略相公治军有方,奖惩最是严明,种家军对杀敌建功将士的犒赏也是极其丰富,而为了更加鼓励将士奋勇杀敌,老种经略相公又特地遵守古法,只要斩获一颗敌军首级就赏十两白银,并且还能积功计数,累功升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