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也是按大唐轨制行事,皇子十五之国,这是国制。”

新年。

大唐的官吏,现在并不是铁饭碗,考核不过,要么降要么免。就算是进士出身,可考核不过,该降还是降,该免还是免。只不过就算被免了,他们也还能够插手吏员测验,从吏再做起。

热茶水汽升腾,水汽前面承乾的脸上挂着笑容。

大唐现在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特别是吏员。

饭后,年青的小皇子们各自退去,只剩下了李恪、李泰、李佑三人。晋王李治三年后果还太年幼,被皇后带在身边,现在还在东都登州。

而朝廷并没有多向百姓征税,百姓的承担比畴昔要轻很多,吏治也腐败的多。至于朝廷多支出的这些开支,则是通过工商等方面的税收增加,团体来讲,比畴昔的那种听任处所的环境要好的多。

汉京朝廷,有些近似于唐建国之初时的各个大行台,当时大行台也设有兵部吏部等各部,算是总管一方。

旧科举时,一年一科,但登科的人数很少,特别是进士科。而现在新科举停止到第三届,三年一届,进士科更成为科举独一正科,一届比一届遭到正视。

等三位皇子不甘不肯的退下,李超笑着对承乾道,“这事情你做的有些急了。”

李超在中间道,“几位殿下放心,你们封地的军镇城堡都建好了,那边也有朝廷的驻军,去了那边很安然。”

太子监国三年,李超首辅了三年。

这三年来,李超在这小朝廷的声望也是越来越高。身为首辅,太子又年青,很多事情几近都是出自李超的决策,杨恭仁已经在野生了三年病。

汉京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有六部有诸寺监,但三省有侍郎没有令。并且汉京的这些官员前面加了一个留守字样,比如汉京留守兵部尚书、汉京留守吏部尚书等。

一些严峻的军国要事,则也要奏报东京朝廷核阅。名义上来讲,汉京的各部,也附属于东京的朝廷各部。

李超晓得,太子的这些暴躁表示,其实在李世民那边是很失分的,但李超每次也只是劝两句就算了。

是以朝廷庶政,详细的事件实在都是李超带着三省六部的留守大臣们在措置。

但说到底,给出贴黄的是李超,最后批红的还是李超。

这近似于明朝的贴黄,李超与大臣们对奏章措置,给出措置定见,写在黄纸片上,然后贴在奏章上,再给太子参考。

不过这几年,李超也在主持朝廷搞州县精简,大量的州和县被裁撤、归并,州和县的数量大大减少,一个州起码得具有八个县,而一个县也起码得有五万以上人丁。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就要裁撤归并。

李超现在身为汉京首辅,是这个留守朝廷的辅弼,三省六部大小事件,都是他做主。刘弘基这个辅政大臣管的是汉京的兵,杜淹是御史大夫,管的是御史言官。

“过一年,长一岁。你客岁十四,过完年天然就十五了。按我大唐轨制,皇子十五之国就藩,如本年也过了。孤已经决定,等过些天,就派兵护送你们之国就藩。恪弟和佑弟的母妃也都会随你们前去封地,你们放心,朝廷在岭北运营了三年,现在那边很安然。你们的封地又都是陛下亲身选的肥饶之地,到了那边,会很不错的。”

本来,朝中就有所谓的李党,而这三年,李超更是借机在各部衙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李超做了好几任的科举主考官,既有鼎新前的主考官,鼎新后的两任主考官也都是他,朝廷两科一千名进士,虽都是天子弟子,但也一样是李超的弟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