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卞玉京[第2页/共2页]

鸨母一脸难堪,踌躇了半天,才流露了高朋的身份:“是冒襄冒公子。”

至于李川这类胸无点墨的商贾,她没有多少兴趣。

不过,小女大家虽小,但却有着与春秋不符合的矜持与沉稳。

万友青惊奇了,却有些搞不明白这个见过一面究竟是熟谙还是不熟谙。

李川估计这货多数是在装逼,换了高雅的说法,就是在附庸风雅。

李川更别扭了,有点悔怨跟着万友青来秦淮河寻花问柳了。

特别是中间的女人也不主动跟他说话,让他也不晓得跟一个未成幼年女能聊些啥。

万友青身边坐了两着两个年青的女孩儿,看上去很文静,跟万友青会商诗词歌赋,这又是一种时髦。在大明,诗词歌赋能够说是逼格最高的一种时髦潮流,不但商贾会追捧,就连青楼里的女人们也将之视为高雅,尽力学习,争夺成为一个文明人。

一曲结束,余音仿佛犹在耳边环绕。

卞玉京则是一脸风清云淡的模样,仿佛这事情跟她没半毛钱干系。

竟然是秦淮八艳之一。

很明显,这女人对李川没有甚么印象。

这鸨母赔笑道:“两位爷,有位高朋想请玉京畴昔一下。”

那些读书人来秦淮河,哪个不是矫饰文才,以搏美人喜爱。

李川顿时来了点兴趣,侧头打量身边的女人。

李川打量了几眼,没发明这女人有甚么特别,内心就有些迷惑。

万友青察看了好一阵,见李川始终无动于衷,实在忍不住了,就道:“李兄弟,玉京女人才貌双绝,等闲人想见一面都难,此良霄之夜,怎舍得华侈了?”

那女人听到了两人的话,不由瞥了李川一眼,眼里透沉迷惑。

李川摇点头道:“不熟谙,就见过一面。”

直到万友青和一个女人提起陈圆圆,才猛的想起在那里听过这个名字。

坐了一阵,李川就感觉浑身难受,这里的氛围让他有种不太适应。

李川就有些难堪,他有个屁的学问,连羊毫字都写不好,给崇祯帝上的折子都是用口语写的,只得随口应道:“我就是个贩子,肚子里没几两墨水。”

在这里,如果你不懂点诗词,哪怕你是皇亲国戚,也就是个草包,连青楼的这些女人们都看不起来。如果你的吟诗作赋,哪怕你是个穷墨客,也一样会遭到欢迎。

老鸨很见机,说出几句讨喜的话儿,就退下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