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泉州来使、称藩于宋[第1页/共4页]

然本日之事,实乃国事一桩,依此事应与朝中几位宰辅,乃至本身的爹爹商讨一番,再做决定。

以是他俄然间就想起不若扣问黄禹锡一些关于泉州民风风俗、物产粮食,乃是泉州港口之事。

“陛下有旨,摆驾紫宸殿,访问泉州使臣!”

“想必那便是鸿胪寺的官员!”在运河之上,他体验到了船只在运河上前行,安稳舒坦的感受。

“小王尝听闻泉州乃有一港口,每日船只来往颇多,而其商队庞大,间或各国船只,有那吴越国、唐国、汉国、东洋人、南蛮夷、萨珊人,宋人等等。职员庞大,难以办理。可若泉州节度使留使君在泉州、南州斥地市舶司,设置市舶司使,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税,代表宫廷采购必然命量的舶来品,以此办理商税,不知如何?而唐朝玄宗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司,措置关税。”

“殿下,非也,韩愈曾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殿下这般好学,实乃天下人之福分,是担社稷百姓之重担,前人之言,并非全对,只要我们尝试一番,方能下定结论。”

如若不然,斥地市舶司不可,他就筹算在泉州本地开设一家广味酒楼,以此渐渐渗入东南。用饮食文明来达到他的目标。

公元十世纪,显德年间,周世宗郭荣策动十万民夫在原汴州城外构筑外城,东京开封府乃至达到本日之盛。

为了便利雄师南下,年初的时候,赵匡胤就命令整修运河,现在恰好通畅无阻。淮南安定以后,这个敷裕的产粮地区会成为大宋的财税重地。赋税转运,运河的感化就更加首要了。

黄禹锡脱下便服,随即换上官服,从船高低来,步行至船埠。

“非也,此皆出自书中,小王每日翻阅册本,古今中外,贤人文籍,固然浏览未几,可惜小王这脑袋瓜子过于笨拙,常常记得这些怪诞之事,说出去让黄使君见笑了!小王精通此道,不晓得是不是屈辱了贤人的教诲,且小王所行必然尝试一番,若书中有误,则不受此理拘束,再行尝试,直至破题为止。”

而海路运量大、本钱低安然度高,海路便代替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特别是宋朝贸易科技高度生长,指南针和水密封舱等帆海技术的发明和之前牵星术、地文潮流等帆海知识的堆集,加上阿拉伯天下对陆地贸易热忱,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空前富强。

“回禀殿下,这位是统领泉州与南州二州的清源军节度使留使君部下,泉州别驾黄禹锡使君。”

“这……黄使君只是服从德昭的片面之词,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黄使君还是细心想想,还是依你之见。”

“黄使君,此番入京,泉州节度使留大人有何要事相求?”

————————

赵德昭听得出神,俄然记起来建隆元年,泉州留从效遣派使臣前去开封,但愿年年上贡朝廷,本日所见,想必汗青也考证了此事。

不过对于泉州,赵德昭记得泉州水深港湾,海岸线蜿蜒盘曲,有泉州湾、湄洲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乃是天然良港,被马可波罗誉为“第一大港”。并且乃是宋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唐中前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乃至加上同期间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边。

“下臣泉州别驾黄禹锡觐见宋国陛下!”

“哦!舶来品便是本国船只运送本国的商品。”

黄禹锡恭敬地说:“下臣愿泉南二州与宋国永结联盟,自此我泉南之地年年贡奉。”

此艘船乃是留从效从泉州派来的使臣——泉州别驾黄禹锡,黄禹锡一起风尘仆主子泉州来到开封,昨日因其火线漕运船只过量,水路拥堵,而先行让赵德昭的船只畴昔,以是担搁了一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