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出使 2[第2页/共4页]

第二日一大早,气候已经放晴,太阳也出来了。宋国使臣中大部分人一夜未睡,心中早就将刘鋹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赵德昭不晓得的是,明天刘鋹的这类做派也激起了宋民气中的气愤,也为今后灭(南)汉埋下了种子。

昭州,可谓是(南)汉北边的重镇,在赵德昭的印象中,这里是(南)汉制作船只的处所,并且既然是督造船只,也驻扎着(南)汉大部分的兵力,只是自吴怀恩身后,昭州固然戍守周到,但是(南)汉朝廷贫乏军饷以及兵力,是以此处看似坚毅,却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

藏书楼上,数千文籍摆列此中,被有序地分门别类地放着,赵德昭突发奇想,便对孙光宪说要开藏书楼,广收天下册本于此中,让天下人都能进入此中,同时也让孙光宪汇集逃亡官方的著作。孙光宪听罢后便感觉不成思议,如果遵循魏王的设法,天底下统统人都能瞥见前人的册本了。

赵普听赵匡胤这般说,便一一道:“现在枢密院已收天下厢军之勇猛,收之于禁军中,兵众隶于三衙。我大宋这几年一向以安稳海内、练习士卒为目标,自灭蜀一战后,全赖陛下圣明,王全斌他们循分守己,边陲又有我大宋士卒保卫,蜀地百姓以及其他部落酋长皆奉我大宋为正统,蜀地倒也安宁。我枢密院可调八万精锐,禁军三万,从各地可调用厢军四万,其他一万,此中马队八千。”

当赵德昭一行人入了城,到处可见处所官员以及一干衙役、兵士去百姓家催逼粮饷、强征兵丁参军,城中的征兵书记栏,在风中摇摆着,在它的面前并没有围拢多少百姓,百姓早就对征兵之事非常惊骇,恨不得拖家带口逃离此处。

更可爱的是屋子内一股发霉的气味,连床上的被子也有一股霉味,随行的几个官员也忿忿不高山发着牢骚。

潘美、尹崇珂自知天子心中的打算,他们也感觉宋军南征仿佛要提早了,而赵德昭也安抚他们下次出征,宋军必然一举灭了(南)汉。

汉国官员已经有人憋红了神采,而赵德昭站立一旁,倒也没有干与,而是道:“汉国就是这么待我中原大国的么,恐怕是你们这些做臣子的渎职吧,本王此次倒是长见地了,稍后见了你王,倒也好好说说。”

使臣中其他官员看了这副模样,倒也嗤之以鼻。

上马威?或许是刘鋹的用心戏弄,又或许是(南)汉**至此,连驿站都懒得补葺,赋税全数花在了享用上面。

进入(南)汉地界,赵德昭看到的是瘦骨嶙峋、四周逃荒的饥民,四周残破的屋舍、无人耕作的地步,那些饥民眼中火急的求生**,饥饿的眼神,当饥民见到宋使的仪仗步队之时,他们全数涌向宋使这边,赵德昭见饥民涌了上来,便将吃的食品全数给这些饥民。

在宋海内,现在宋军分为禁军、厢兵、乡兵、藩兵、上兵、弓兵、屯住大兵等兵种,当年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略,兵权一分为三,相互管束。兵符出于枢密,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殿前都批示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而不得专其制。

【】,感谢大师!

在大象的背上拴着三层高的塔楼,这上面坐着几个批示的弓箭手以及一个驭手。

每到各处驿站,早就有长春堂的各处暗哨联络,通报动静。

见此景象,这时候宋国使臣一个官员呵叱道:“昨夜为何不见汉国官员驱逐,我大宋堂堂中原礼节之邦,最甚重的就是礼节之本,却没想到你国君王如此不慎礼节,与那蛮夷小国有何两样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