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访唐(一)[第2页/共3页]

赵德昭等人登上大船,船夫们正将一片片帆船顺着桅杆拉起,大风已经把帆船鼓起。跟着船工的号角声,此时大船开动,赵德昭见岸上的官员还是站在那儿,远处的江陵府城池也一点点地缩小中,而船只则顺风顺水地沿着江水往下流奔去。

到了江陵府江岸船埠,薄薄的浓雾覆盖着江面,全部江面上已经△↓,看不清方向了,跟着太阳的升起浓雾又垂垂散去。过了一阵子,等浓雾已经散去,整条江面上已经看得清楚了。

水波湍急,怕打着江岸与船只,激起一层层红色的浪花,而大船也随之一点点地摆动着。

采石矶是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另两个是南京的燕子矶和岳阳的城陵矶),而在此处江程度缓,渡江确切有便当之处,也是今后宋军在此地搭建浮桥、南攻金陵之所。

赵德昭目睹两船将近撞上了,便当即命人在船头叫唤:“我乃宋国使臣,此番东行乃是表我大宋天子天威,探视江南等地,并无要擅闯。”

而那名宫女则道:“陛下,采石驿的驿兵已经到了宫中传奏,宋国使臣车马已到采石矶四周。”

采石矶沿岸的将士已经将宋使拜候的动静快马传回江宁府金陵城中,现在在唐国的皇宫宫殿中,已经会聚了很多朝臣,如吏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门下侍郎兼光政院辅政陈乔、中书舍人潘佑、知制诰张洎、中书侍郎韩熙载、翰林院学士徐铉、门下郎中萧俨、给事中龚慎仪以及将军皇甫继勋、郑王李从善等文、武官吏以及亲王。

据船工王寺所言:此乃采石矶。

韩熙载心中有丝窃喜,他郎声道:“陛下,现在宋国派来的使臣乃是宋皇嫡子魏王赵德昭,想必也是宋皇此番正视,特地拜候我唐国的。”

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当即道:“末将乃是唐神卫军都虞侯朱令赟,对方是宋使哪一名,请自报尊号!”

4周女英(公元950年-978年)名周嘉敏,字女英,史称“小周后”;其姊周娥皇,史称“大周后”。二人是司徒周宗的女儿,出身王谢。

……八月二十一日一早,赵德昭、董仲彦一行人清算好行装筹算本日分开江陵府,乘坐大舟沿着大江而下。

“十七岁?赵匡胤派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出使,清楚是不将我唐国放在眼中。”皇甫继勋天然是不把宋国的魏王放在心上,并且皇甫继勋与赵匡胤有杀父之仇,当年在清流关一战中,赵匡胤传闻朝着他的父亲皇甫晖的脖颈背面砍去,乃后形成皇甫晖死于周军虎帐中。

“此乃我大宋魏王船只!”

李煜身为一国之君,天然是不得随便率性妄为,并且唐国已经奉宋国为上国,宋使也就是上国天使,他马上命令请诸仪仗队出金陵城门口驱逐,着礼部、鸿胪寺等一应礼节官吏出城驱逐,又令礼宾院洒水扫尘,打扫屋舍,换上新衾被服等……

昔年三国期间三国争霸,江东吴国孙权定都城于建业城【金陵】,多数督周瑜则常驻守柴桑【湖口】,扼守着此处保护者金陵的安然。将来如果大宋挞伐(南)唐,湖口海军必将成为大宋海军的劲敌。

而宋军南下攻唐此战,是继晋灭吴之战和隋灭陈之战后,中国战役史上第三次大范围的江河作战,宋军在长江下流胜利地架通浮桥,是中国当代战役史上的一个创举,使雄师降服天险,分兵击破(南)唐守军,攻占江宁,迫降(南)唐。

不过也有人以为赵匡胤派出一个十七岁的小子出使唐国,不晓得是何企图,并且据唐国的密探所奏,这魏王赵德昭可不是甚么好惹之辈,单单看他这些年的手腕,足见此人不简朴。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