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初到扬州[第1页/共4页]

五名折冲都尉听李庆安说话客气,不由心中大喜,纷繁恭维李庆安年青有为、前程无量,刘长云赶紧笑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地,我白玉堂楼订了两桌酒菜,给李将军洗尘,大师一起去吧!”

卢涣急叫几名衙役把李白扶进衙内,他又对军官拱拱手笑道:“鄙人扬州太守卢涣,叨教将军贵姓?”

李庆安笑着拱拱手道:“老丈,我只是赏识江中最美的风景,别无他意。”

就在这时,又一名衙役跑出去道:“使君,衙门外有人找,是团练使李将军的部下扶了一名喝醉酒的文士而来,说这文士是使君的旧人。”

“七郎,你兴趣很好呀!”荔非守瑜从船舱里走出来笑道。

刘长云一眼瞥见了身着礼服的李庆安,他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李将军一起辛苦了,鄙人江淮都转运使刘长云,我代表扬州五十万父老乡亲,欢迎李将军来扬州。”

李庆安的坐船垂垂地泊岸了,刘长云一挥手,岸上立即敲锣打鼓,一支舞狮队高低欢娱,几十名从乐坊请来的乐娘们也列队弹奏琵琶,十几名转运司衙役挥动着大棒,摈除船埠上的闲散划子。

中年人不答,端起酒杯半晌才轻叹一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成留;乱我心者,本日之日多烦忧。”

当船渐渐靠近船埠时,江淮都转运使刘长云已经等待在船埠,在扬州除了军政以外,另有一个首要的部分,那就是都转运使,这是把握大唐利权的三使司之一,卖力将江南敷裕的物质、粮食和铜钱源源不竭运往都城,担负这个职务的普通都是高官,比如开元二十一年门下侍中裴耀卿兼任江淮都转运使,他在任三年,漕运粮食七百万石,节流了陆运佣钱运费三十万贯。

天宝元年李白进京,名动都城,被李隆基请为翰林供奉,何如文人相轻,李白的张扬引来了长安文霸张垍的妒忌,这张垍是前相国张说的次子,户部尚书张筠之弟,他也一样身为翰林,他抓住了李白张扬狂放的脾气,几次三番在李隆基面前谗谄,终究李白被赐金返乡,今后他游历于大唐各地,纵酒声色,一掷令媛,囊中日渐羞怯,此次他来扬州找太守卢涣谋职,正幸亏船上碰到了李庆安。

卢涣悄悄叹了一口气,他当然晓得一顿酒宴申明不了甚么,但刘长云却冒死皋牢,申明他比来又要有行动了。

团练使和都尉不一样的是调兵权,都尉无权调兵,十人以上的调兵都要兵部批准方行,而团练使就是代表兵部而来,有必然的调兵权,刘长云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天宝七年的仲春,东风已经吹绿了漕河两岸,一群群鹭鸟从河面上飞过,水荡起烟迷,一团团白气在河面上滚来滚去,远方的山梁上偶尔能够瞥见熔化的涧水从绝壁上流下来,构成潺潺小溪流入了漕河,被东风爆干了的树枝,偶然收回干裂的声音落入河中,盘错的老树根子在半空中悬着,风从东方吹来,树枝向西摇摆,春季的声音在空中袅袅的相互碰撞着

这个刘长云虽不是相国,但他也是大唐高官,曾任庆王傅,从三品衔,他所掌管的江淮转运司直接节制着大唐的经济命脉。

他是元月初九正式离京,骑马到了汴州,又从汴州乘船南下,这一天已经到了扬州的高邮县,离他的目标地江都已只稀有十里了,算到明天,路程整整一个月,实在如果他赶路的话,只要半个月便能够到达扬州了,关头是他要旅游大唐风景风景,不肯快走,而兵部也没有规定他到任的时候。

州衙内,扬州太守卢涣正在批阅公文,卢涣是大唐王谢卢家的后辈,长安人,本年约四十余岁,风采儒雅,为人夺目无能,他是开元年间进士出身,少年期间他曾经和太子李亨一起读书,私交非常好,曾任东宫善赞大夫,后又升太常少卿,前年升任扬州太守,能够说他是太子党的核心成员之一。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