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第二次远洋航行[第1页/共2页]

但是妒忌归妒忌,帝尘毕竟没有落空明智,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题目是,他该如何挑选?

倘如果由十万大周军镇守建业,怕也没法获得如此光辉战果。

大唐军神之名,在这群叛逆兵将领眼中,那还是非常有分量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李靖一出马,大顺军就承诺前来汇合。

特别是在北面。

…………

上午,弘光帝亲身主持了阵亡将士的火化典礼,进一步鼓励士气。典礼结束以后,弘光帝更是大肆封赏有功之士,场面极其热烈。

两边本来就有过联络,此次算是正式建立高低附属干系。

江北四镇之军,均匀每镇之兵在五万人高低。颠末几次小的战役,江北三镇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战损,但主力犹存。

就在清军攻打建业期间,郭子仪部在淮河地区也是连战连捷,不但胜利收回淮安跟通州,更是一举赛过江北四镇中的高杰部。

战役第十天。

多尔衮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

扬州城必定是守不住的,只要当即退守北方,待多尔衮抽调雄师以后,两边摆开步地,才气真正决一死战。

曾经纵横明朝边境的大顺军,面对清军围歼,不过半年时候就宣布毁灭,此中当然有闯王李自成不测身亡的启事,最首要的还是大顺军本身的题目。

(PS:加一更,再次感激“柏柏太阳神”的慷慨解囊。)

至于眼下嘛,欧阳朔自可一笑置之。

倘若没有神武卫开道,大夏禁卫镇场,昨晚的那一战还真胜负难料。多铎的应对也算及时,只是到底气力不济,终究惨败,丢了身家性命。

中原十大名将中,仅大夏包办了孙武、白起、韩信、霍去病、李靖以及李牧六位,再算上大秦的王翦,大汉的卫青,以及未出世的徐达。

透露在猎食者面前的尸身,不但有清军的,也有大夏禁军跟南明军将士的。毕竟是黑夜作战,又是在不太熟谙的营地,死伤在所不免。

幸亏有李靖坐镇,这才化险为夷。

倘若多铎部不是那么早溃败,一旦阿巴泰部杀进城中,还真是凶恶。

待从南明军口中得悉昨晚一战的详情,本来有些桀骜的大顺军将领更是一下变得灵巧非常,对欧阳朔一行只剩下畏敬。

城外东郊,原清军多铎部营地,一夜之间就被夷为高山,尸横遍野,战马嘶鸣,黑烟袅袅,徒增几分苦楚与惨烈。

空中有秃鹫回旋,空中有野狗横行。

镇守扬州的帝尘早在一天前就收到动静,他固然早有预感,可得知清军竟溃败至此,帝尘还是感到非常震惊。

倘如果放在真正的汗青背景下,像欧阳朔如许的摄政王,终究怕是不会有甚么好了局。就算能寿终正寝,身后怕也费事不竭。

比及黑夜散去,拂晓来临,望着城外如同天国普通的疆场,人们这才逼真地感遭到,昨晚的那一战到底有多惨烈。

出征时的十五万雄师,真正逃返来的不敷五万之数,剩下的悉数葬身于建业疆场,就连南征主将多铎都被俘身亡。

明日一早,李靖就将带领由三万五千名大夏禁卫军、三万余南明军以及六万大顺军构成的,合计十二万五千联军,挥师北上。

接弘光帝要求,投降的清军也已被公开处决。

面对阿巴泰部的猛攻,镇守城墙的军队一样死伤惨痛。有几次,清军已经冲上城头,差点撕破南明军防地。

这位为清朝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立下赫赫军功的辅政大臣,生前享尽光荣,前后被敕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军神李靖吗?”

阿巴泰带领残部,日夜兼程,终究狼狈逃回扬州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