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 眉头也伸展了很多,像是放心了很多。

她便是再不更事,也晓得父母刚才吵得短长,也晓得周嬷嬷一向拦着不让她看。

徐牧之就坐在边上喝茶, 时不时凑过来讲几句:“为何下这儿?我看走那儿更好。呀, 芙妹,你要输了!”

陈姨娘每日去给宋如墨送吃的,常常背过身去抹眼泪。有几次被宋如墨撞见,便见她凉薄一笑,“姨娘哭甚么呢?哭父亲来的少了吗?”

宋如锦抱着膝盖坐在玫瑰椅上,疏影给她铺床,闻声她幽幽问道:“刚才爹爹娘亲在吵甚么呢?”

宋怀远却愁眉舒展,“向来伴君如伴虎,也未见得是甚么功德。”

“一时气话,一时气话……”刘氏念了好几遍,嘲笑出声,“要真是一时气话,哪儿能说得这般顺口?清楚是内心一向如此作想!”

“妇人鄙意!”随后,宋怀远愠意满满的声音传来,“多少人家挤破脑袋想迈进东宫的门槛,在你眼里反倒成了龙潭虎穴!”

入夜,刘氏一边替宋怀远解下披风,一边向他道贺:“圣上恩情,今后侯爷便能在府中长住了。”

“瞧您这话说的。您叮咛的事,媳妇哪一次没有记在心上?两位先生已经定下了。教衡哥儿的是南山书斋的孟老先生,桃李天下,非常德高望重。另给锦姐儿云姐儿挑了一名女先生,除了教诗书文词,还能教琴艺女红……”

“正合我意!”华平县主拊掌,让侍女送来了之前封存的残局。

也不知是哭累了还是缓过劲儿来了,她没再啪嗒啪嗒掉眼泪,只是神采冷酷了很多。眉眼间忧思重重,不知在想些甚么。

“烦……倒不烦, 就是有点吵。”宋如锦非常委宛。

宋怀远自娶刘氏的那一天起,就嫌弃刘氏娘家没有根底,不是端庄的建国功劳。以是结婚不到三年,便纳了昌宁伯的次女陈氏为妾。

“哦。”宋如锦把食盒交给周嬷嬷,跟着疏影归去了。

刘氏细眉微挑。她不动声色地摸着茶杯底儿,道:“侯爷请说。”

没等周嬷嬷答复,她又悄悄“嗬”了一声,自顾自地说道:“闻声了也无妨,说不定过两天就有旨意下来了。”

回府以后,刘氏细细地听着周嬷嬷的回禀:“二女人乖得很,在王府规端方矩的, 未曾肇事。华平县主挺热忱的,倒是至心拿二女人当朋友。婢子们也未曾慢待,奉上了信阳毛尖,茶点也都精美。至于那位世子……”

“你一个妇道人家,哪懂朝堂上的事。”宋怀远不耐烦道。过了一会儿,他的语气俄然温软下来,“昭娘,我想同你筹议一件事。”

宋如锦提着一个食盒,慢悠悠地朝正院走来。疏影提着一盏纱灯走在前面,不时提示一句:“女人慢些,这边路不平。”

疏影天然已从方才的只言片语中猜测出了很多,但她晓得甚么能说甚么不能说,是以若无其事地一笑,道:“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女人,不早了,您歇着吧。”

“夫人,您也别难过了,侯爷他只是一时气话。”周嬷嬷轻声安慰道。

“持续吧。”

她刚从宋如慧那儿出来,顺了很多邃密点心,正筹算去给刘氏送一些。

“嬷嬷。”刘氏靠着楠木垂花八步床的床柱,微一垂眼,两行热泪就这么滚落下来。

“我想让慧姐儿,嫁给太子殿下。”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