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求死之道[第1页/共3页]

“……”宋佳倒是不管林缚的讶异,持续说道,“你为西河会怒而领兵进逼山东,汤公以名节押上与你同业。你也就罢了,汤公一世清名,事败便是乱臣贼子,你却觉得他是拿机谋压你。汤公本日为名节而死,以是对你震惊犹大。汤公求死前,诸事都有安排,虽不尽善,但对顾悟尘只留遗书,对你却留血书,还不是将你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透辟?汤公求死是对元家朝廷的尽忠,留血书给你,却不必然是要你对元家尽忠……也能够说是,汤公求死是为你而死。你若轻动,便是孤负了汤公;汤公不想你此时就拿津海粮道威胁朝廷。”

“朝廷既然以恩相挟,你除事忠以外,又有甚么良策?”宋佳问道,“然自古以来,忠不离孝,梁家能在沁阳冬眠四年,你为汤公守孝三月又如何?不管东南或中原或燕北,三个月后,局势便会初定。汤公以死明志,青州世人也必将能精诚连合,梁氏会节制胶莱河道,不像他们所猜想的轻而易举,三个月的时候,对他们来讲太短了――三个月,是忍还是残暴,你还看不清楚吗?”

宋佳问道:“你这是夸我还是咒我?”

封赏宣旨特使初十便到崇州,林缚不得不接旨,接旨后便派船送特使去江宁,没有挽留之意。

林缚微微一叹,崇观天子生养于贵爵之家,许是自幼为谋帝权学会了尔虞我诈,便以权谋御臣下,又如何能够有真正的大谋之才?朝廷诸大人如狼似虎,恰好没有面前这个女子的见地看得透辟。

因为汤浩信两子皆不贤,袭爵赏无官封,擢汤浩信之婿顾悟尘为资政大夫,列正二品;擢其孙顾嗣元为朝议郎,列正六品;擢孙婿林缚为中大夫,从四品,赐紫袍、金鱼袋,除此以外,陈/元亮、张晋贤、杜觉辅等汤顾系的官员皆有封赏。

“……”林缚微讶的看了宋佳眼,他与李卓之间的默契,世人还真没有几人能看破,没想到她能看破。李卓能如此正视本身,除了在河口的面谈外,高宗庭是个首要的身分,李卓在进江宁之前,高宗庭长时候都在江宁四周替他察看情势。

“你知我在这世,最佩服两人是谁?”林缚问道。

百足之虫虽死不僵,何况梁氏只是冬眠不出?梁氏此次出山,很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气慨。

汤浩信求死之时看得极准:北方局势腐败如此,李卓备防东虏也有勉强,岳冷秋还不敷以停歇流民大乱,崇观帝被迫向万寿宫低头……不管是梁氏抑或天子都不放心津海粮道完整把握在汤顾一系手里,东南漕粮津海粮道转输燕京,山东衔接燕南与江东,是最核心一环,当前取汤浩信而代之者,也只要梁家西进山东,与登州舟师合力,还能勉强保津海粮道不竭,以死相逼与册立宁王不过都是天子与万寿宫的买卖罢了。

宋佳在香案前上了一炷香,也不顾甚么仪态,陪林缚坐下,叹道:“立宁王、起用梁氏,对朝廷来讲都是饮鸩止渴之策,汤公以死明志、以死相谏,但是在皇上眼里,或者在那些不明白汤公心志的人眼里,汤公是以死相挟……”

宋佳也心境暗涌,暗道:林缚这番话大抵从没有对旁人说过吧……

东衙接旨后,林缚遣开随扈,手里拿着云纹金丝的圣旨,孤自登山,将本身关在汤浩信衣冠冢前的守墓草屋里静思,去思虑一些他看不透、想不透的事情。

在世人看来,汤浩信一死,倒是让汤顾一系鸡犬升天,有借死人升官发财之怀疑。

汤浩信绝食死于任上也不肯称病辞职,死得如此刚烈,大抵也是天子与梁氏千万所猜想不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