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历史总是重演[第1页/共3页]

叶济多镝所率马队未几,仅万余精骑,马皆有副,但行速甚疾,有如雷霆穿空,在晋中、燕南猝不及防之时,就俄然交叉到晋中中部,夺井陉城,再入燕南。

仲春初五,从晋中武安县传来有虏骑前哨掠境的动静,不管是朝廷,还是临渝,对此动静都不甚正视。虏骑主力滞留在大同一线,其前哨游骑渗入到晋中,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平常之事,也更火急的但愿辽西一战能获得大胜。

吴齐却晓得这是虏骑从晋中迂回的前兆。

李卓这时候已经给剥夺了兵权,兵部尚书一职也给周宗宪顶替,不过他毕竟有松山大捷的功劳在手,而朝廷更盼望着蓟镇军安定辽患,他完整能够趁着辽西方面还没有溃败、上表请辞归乡养老。淮东安排海船送他敏捷南下,便能够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无需等,”叶济尔兴头很高,说话也比常日清脆很多,说道,“郝宗成即便是出兵打辽阳,也没有胆量倾城而出。这边分兵诱他深切,大同那边要同时动起来,时候未几了……”

奔趹的马蹄踢着积雪飞扬,将冷得发白的太阳遮得如浓雾满盈,骑手勒着缰绳,纵马溜着岸下了太子河,马蹄踩着河冰吱溜滑响,小跑往对岸的北宫驰去。

吴齐与孙尚望、林续文等人汇合后,对虏骑入燕南的动静,他们倒不如何体贴,他们眼下也只能谨守河间、沧州、津海三座城池,实在不可,也只能都撤到津海来。气候不会再冷下去,只要海路畅达,津海就有退路。

李卓光临渝关犹不肯绝望,在临渝关城里住了几日张望情势,还写了好几封信任北上的将领捎给郝宗成、袁立山等人。

李卓手颤微微的将信函拆开,几近是凑到眼睛底下,才看清楚林缚炭笔所写的小字,看完过了很久,李卓对吴齐说道:“舍生取义,虽死不辞,我的门路已经快走到绝顶了,也没故意气再去摸索甚么;淮东的门路在那里,我看不透,只望你归去奉告你家大人,务以民生为念!”

要找替罪羊的话,没有比李卓更合适的人选了。

北地雪封,十数匹骑士拥着一辆马车在雪地里迟缓难行;打前头有一支骑队拥着马车过来,逆着风雪走得却急。

吴齐是心肠硬似冷铁的人物,看此景象,让他想起十数年的风雪夜,面前这一出跟十数年前的苏门惨案有何辨别?这一幕幕向来都没有断绝过。

叶济尔一身胡服戎装,身穿革甲,来人跪呈松山秘信,他接来看过,哈哈大笑:“……鱼儿终究中计了,派快骑传报大同,让多镝在大同得信马上出兵,不要迟延!”

包含松山城的一万两千余驻军,全部前沿一线的兵力不敷三万;在进辽西以后,李卓更大的精力是去规复宁津到松山一线的塞堡。即便是冰冷季候,也是勉强规复了从宁津到松山的十余座坞寨,约有三万兵马都驻守在这些坞寨里。

高宗庭朝吴齐作揖,说道:“多谢吴将军一起照顾,光临渝后,就两相别过吧。”不但不劝李卓不要去京中,还盘算主张陪李卓去京中。

在遮眼的风雪里,两队相错时,才认出对方来。

即便不去淮东,哪怕李卓是回江西故乡去,也要比回京师安然很多。

不要说东胡人能够从大同方向迂回到燕南,但郝宗成将蓟镇军都调到松山一线,东胡人从侧翼派一支精锐马队直接从辽东湾厚达三四尺的海冰上趟过,插到松山以后,断粮道、截归路,郝宗成如何应对?

现在辽西的兵马都给郝宗成调到松山一线,还不竭从临渝、昌黎等火线抽兵压上去——虽说郝宗成在松山进逼辽阳的行动也不大,也是怕冒然攻打辽阳会得胜,但是他将全部蓟镇军的重心往前移,就已经是落下东胡人的骗局跳不出来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