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残城废土[第1页/共3页]

硖石山分南北两山,南山在淮河南岸,北山在北岸,两山夹淮山而立,情势雄浑险要,是寿州守御之冲要。在早些年的淮泗流窝里,寿州城给摧毁,之前在硖石山上的军事要塞也只剩下残垒,唯有浩大淮水从山崖之间流淌而过、亘古稳定。

陶春情里想:如果赋税充沛,本身在涡阳保存三万精锐战卒,将两万人裁撤下来作辅兵,也能够留在涡阳结寨屯田,何需将两万人交给寿州当屯卒?董原提及来好听,粮饷一分不短,但实际上裁去两万兵马,军器补服箭矢以及安营扎寨的开消就会减省很大的一笔,这笔买卖换谁都能做!再说将两万老弱淘汰下来交给董原当屯卒,也是运营寿州的人力,董原真恰是打的好算盘。

近年来,罗献成在招安不招安之间踌躇不决,也没故意机将权势扩大到南阳,但南阳其地已经给罗献成打劫一空,诸县都十室九空。

从硖石山看地形返来,董原回到他那残破但清算得还算整齐的行辕,让人将陶春请来。

元翰成所言是平常而论,董原将行辕设于寿州,还千方百计的上书建言使楚王移藩寿州,就有运营寿州之意。

想到董原几近是给逐出杭州,在这方面,的确要跟董原站在同一战线才成,制止再给淮东瞧扁了欺负。

从硖石山返来,陶春就晓得是这个结局,但听董原这么说,内心要好受一些。

梁成冲在南阳还没有站稳脚,淮西就气势汹汹的去打罗献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怕罗献成豁了出去,出兵打南阳,再投降陈芝虎,淮山南北的情势就卑劣了。

“你曲解我了,”董原要陶春稍安勿躁,说道,“长淮军五万将卒,每年二十五万石米粮以及三十五万饷粮,我一粒一厘都不会短你了,其他该给的,也都会给你……但是就这些,还是远远不敷啊!”

提到淮东,陶春额头的青筋一跳。

就江宁所拨给的赋税,每年计有两百万两银,在江宁当前捉襟见肘的政权下,不成谓未几,但给淮西十万兵马一摊,每年还要分外援助南阳梁成冲一部分赋税,还要补葺整固从涡阳到信阳,到寿州的城池,所剩无几。

南阳处于淮山-桐柏山西麓的南阳盆地当中,为南船北马互换之地,顺河南下,可通汉水,出方城道可至河南,是南蔽荆襄、北控汝洛的交通孔道。

“你带兵也有十多年了,‘兵贵在精不在多’的事理,我也不跟你赘述,我每年拨给你二十五万石粮、三十五万两银稳定,你养五万兵马是养,养三万精锐也是养,”董原说道,“我的设法呢,就是长淮军裁掉一部分老弱,移来寿州作屯卒,在涡阳方向只保存两到三万的精锐战力,你看可好?”

陶春沉默着不吭声,董原说道:“这也是刘大人的意义。朝廷这么艰巨,我们在淮西不能连合一心,不去淘弱留强,不集合精锐去打造一支少而精锐的战卒,不将老弱淘汰下来停止屯田、运营寿州,即便勉强将十万兵马保持下去,也只会越打越疲――总不至于今后还要求到淮东头上去了!”

信阳为淮西的西线,为淮山-桐柏山连络部的北麓,又称义阳,与南阳毗邻相依,是豫南重地,但也受流祸培植,成为残地。

陶春神采阴晴不定的踌躇了好一会儿,终感觉胳膊拧不过大腿,沉声应道:“那便照大人所言,我回涡阳就将老弱裁撤下来,移来寿州作屯卒……”

不谈招募流民等事,光要将淮西的军政理顺,再多一倍银子,董原都会觉到手紧,那里拿得出多余的赋税来招募流民,去从外埠采办耕牛、铁器、种子停止囤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