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六章 杨光远的想法[第2页/共2页]

中原名将很多,哪个没有野心?朱温是大唐的重将,可他将大唐给灭了,自个做了天子,建立了后粱。

如果石敬瑭还活着,他扬光远即便有这个心机,也只能深深地藏着。但是石敬瑭已经死了,新帝声望不敷以赛过群雄,又不晓得审时度势,只是一味的傲慢,此乃取死之道,若不抓住这个机遇,莫非等新皇登基,来砍他的人头么?

赵延寿想当天子,杨光远也想当天子,杜重威想当天子,李守贞想当天子……莫非刘知远就不想当天子?这一点,杨光远不管如何都不会信赖,天下有不吃腥的猫么,只看谁会粉饰罢了。

并且中原看起来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李嗣源的半子石敬瑭见到这类环境,感觉改朝换代的机遇来了,不过他的气力仿佛比不上李从珂,不过石敬瑭有体例,打不过就乞援兵吧,乞援兵当然就要支出代价,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杨光远的三千精锐马队,前前后后被干掉了一千多,剩下的人中又有近八百人已经落空了锐气,短时候内不能再上疆场,可用的马队不过七八百人,对付告急环境尚且不敷,哪另有去追李风云等人?

当然,即便刘知远接到了杜重威的求援要求,也一定肯出救兵:

一起走来,几近没有甚么停滞,六十九人的大步队,连如野草一样的小蟊贼也不敢来惹,世人很顺利就来到了忻州。

李克用或许没有称帝的野心,不过他儿子李存勖(注2)有,李存勖灭了后粱,建立了后唐。

镇州与忻州,孰轻孰重,刘知远应当分得清楚。

很可惜,大晋很强大,石重贵很不对劲向北朝的耶律德光称臣。

但是没想到,貌似强大的大晋本来这么不经打,转眼间,大半个河北已经沦丧到耶律德光的手中,搞不好,开封府也要丢。

他朱温能做天子,我为甚么不能做?

再则,从私而论,杜重威被灭,对刘知远一定不是件功德。

注1:此处的河南也非指河南省,而是指黄河以南,后文一样。

没有杨光远的追杀,李风云等人这一起走得很顺利。沿途的城镇中的那些新当兵,底子不敢来触李风云等人的霉头,并且,现在的局势仿佛不明朗起来,谁晓得哪一天,他们又变回成大晋的臣民?

中原以及契丹的枭雄看到了机遇。

太原一旦拿下,河北之地易手契丹就成了定局,河北的大晋的兵马,将不得不面对撤回到河南(注1)的局面,当然,前提是耶律德光肯放他们撤往河南。并且,太原城中,储存着大量的粮草军器,拿下太原城,也意味着,南征军马短期内的粮草题目根基也就处理了。

天子轮番做,谁申明天就不能到我家?造反之路,是没有转头路可走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