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页/共2页]

高阳笑呵呵站起来,“先声明,我这方略呢,实在也不是我自个想出来的,是有一个叫李三郎的人跟我说过的,我记着了一些,就借花献佛吧。”

他虽也没打过仗没带过兵,可整日与朝中宰辅大将们商讨,也对高句丽局势有个比较清楚的体味。

虽说这也一样是要先走海路,但又与畴昔的海长打击分歧,之前海路是直接去打高句丽,而此次高阳倒是说走海路先打百济。

是大唐在高句丽的背后扎下一把尖刀,乃至有了一块安定的打击基地,能够源源不竭的从海路派兵畴昔,如许一来,高句丽破钞几百年时候运营的那条辽东防地,特别是近几十年运营的辽东千里长城防地就完整无用了。

可现在恰好高阳提出来的征辽之策,倒是由南向北,特别是提出,欲灭高句丽,必先夺百济的这个观点,可谓让人大吃一惊。

不过与刚才的平辽良策比拟,这首本来非常好的讨倒已经不太惊人了。毕竟在帝王看来,诗词虽代表才华,但也仅是小道,真正治国平天下的,并不靠诗词如许。

一番话说完,满殿沉寂。

他还在那边揣摩,到底是谁想出了这个好战略,听到天子叫他名字,说是他的战略。

甚么平辽非一朝一夕可竞之功,甚么若要灭高句丽,最好从南往北打,而非从西往东征。还特别点明,灭高句丽,必前驱契丹、新罗为前锋,灭高句丽,抢先破百济。

“好计,之前大师如何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欲灭高句丽,必先灭百济。破百济,然后由南向北攻,可一举亡高句丽也。好,非常好,此计真是绝妙之计也。看不出,吴王竟然还能够有如此良策,此前却一向不肯说,吴王,你太谦善了啊。”

李治这下更来了兴趣,“他还会做诗,那快说来听听。”

高,实在是高。

百济不是高句丽,只是高句丽的一个盟友,并且现在很衰弱,特别高阳说大唐打击百济的话,还能够让新罗供应粮草东西援助,还供应兵力帮手。

高阳站在那边,神态落拓,不急不缓,把当初在蓝溪河边,李逍对她说的一番平辽之策娓娓道来。

“这个李逍,朕是真的很猎奇,也很想见一面了。”

就在李恪无言以对的时候,高阳出口了。

他仅踌躇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

高阳扭头看了眼吴王,转头。

这个设法在脑中冒出来后,就再也止不住了。

好久以后,李治长长的叹了一声气。

此时如果本身应下,那就是冒名顶替。

之前还真就没想过,要先灭百济。

他越来越有兴趣了。

他脸上的神采变的凝重。

大师谁不晓得高阳平时喜好游猎,还生性风骚,但谁传闻太高阳还懂这军国大事,兵家方略啊。

“这位李三郎确切不是吴王,实在此人说来陛下也该当是晓得的。此前,右领军中郎将薛将军曾向陛下献一霜糖脱色秘方,那秘方仆人恰是这位李三郎。”高阳提示天子,“他就是蓝田李逍,厥后陛下还特下旨赐其流外六品的少府寺官,犒赏了其金银绢帛地步的。”

“哦,你说的是他啊,朕想起来了,确切有此事。想不到,这李三郎竟然还能有如此平辽良策?高阳,你如何熟谙他,他真的仅是一农家郎吗?”

李治目光转向高阳,如有所思,他晓得高阳向来跟吴王干系好,或许高阳这番出来是想胡搅蛮缠,为吴王解困的。

这个时候,高阳已经开端侃侃而谈。

诗念完,又是一片沉寂。

“昭仪说的极是。”李治大笑道。

“朝为农家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