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灵魂独立,不畏孤寂[第1页/共9页]

多少年以来,我的座右铭一向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老诚恳实的、朴朴实素的四句陶诗,几近用不着任何解释。我是如何实施这个座右铭的呢?不过是顺其天然、随遇而安罢了,没有甚么奇招。

不喜亦不惧。

到了现在,本身已经九十多岁了。离人生的绝顶,不会太远了。我在这时候,按照座右铭的精力,处之泰然,随遇而安。我以为,这是独一精确的态度。

我们中国有几句尽人皆知的俗话:“善有恶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皆报。”这真是见道之言。把别人当傻瓜的人,归根结底,会自食其果。当代的统治者对这个事理似懂非懂。他们高叫:“民可使由之,不成使知之。”是想把老百姓当傻瓜,但又很不放心,因而派人到官方去采风,采来了很多政治讽刺歌谣。杨震是聪明人,对向他贿赂者讲出了“四知”。他晓得得很清楚:除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以外,不久就会有一个第五知:人知。他是不把别人当作傻瓜的,还是老百姓最聪明。他们中的聪明人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们不把别人当傻瓜。

只等秋风过耳边。

最好体例是不睬,

我固然不如何同意如许送礼,但我感觉这体例还算不坏。因为只要有一家出了钱买了盒点心就会在亲戚朋友中周转不息,一手收出去,再一手送出去,意义表示了,又不消耗钱。不过如许还是费事,还不如仿效前清御膳房的体例,用木头刻成鸡鱼肉肘,放在托盘里,送来送去,你仍然无妨说:“这鱼肉都是新奇的。一点小意义,千万请赏光。”归正都是“相互相互,诸位心照不宣”。绝对不会有人来用手敲一敲这木头鱼肉的。如许一来,目标达到了,礼品却不霉坏,岂不是一举两得?在我们这喜好把最不首要的事情庞大化了的礼节之邦,我这发明必然有很多人欢迎,我预备立即去注册专利。

我先把我的结论提到前面明白地摆出来,然后再条分缕析地加以论证。这有点违背胡适之先生的“科学体例”。他以为,如许做是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首倡的归纳法,是不科学的。科学的做法是他和他教员杜威的归纳法,先不立公理或者结论,而是按照究竟,用“谨慎地求证”的体例,去搜求证据,然后才提出结论。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到了应当死的时候,你就去死,用不着左思右想),这句话应当是关头性的。但是在我几十年的风华正茂的期间内,“尽”甚么的是很难想到的。在这期间,我当然既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即便在走独木桥时,仿佛路上铺的满是玫瑰花,没有波折。这与“尽”的间隔太远太远了。

别的一种送礼法也很别致,固然是“古已有之”的。我们常在条记小说里看到,某一个督抚把金子装到坛子里当酱菜送给京里的某一名王公大人。这是古时候的事,但现在也还没有绝迹。我的一名亲戚在一个县衙门里做事,因了同县太爷是朋友,以是职位很首要。在早晨回屋睡觉的时候,常常在棉被上面发明一堆银元或别的值钱的东西。偶然候不晓得,把这堆银元抖到地上,哗啦一声,让他吃一惊。这都是送来的“礼”。

如许小小的悲笑剧,一出刚完,又会来第二出,偶然候对于同一小我的姓名,竟会上演两出如许的戏。并且呈现的频次还是越来越多。本身不得不承认,本身确切是老了。郑板桥说:“可贵胡涂。”对我来讲,并不可贵,我于偶然中得之,岂不快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