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趋炎附势(二)[第1页/共2页]

“话虽如此,然曹公根底安定,膝下诸子皆贤,又有大义名分在握,纵使百年以后,也未见得那公孙小儿便能制霸天下罢。”

司马懿一压手,表示平保稍安勿躁,话锋一转间,又点出了个令平保黯然无语之究竟。

司马懿早就已做好了两手筹办,如果平保执意不肯跟着起事的话,那司马懿也自不会心慈手软,幸亏平保倒是见机,司马懿自是乐得提携平保一把,非常利落地便将与张郃联络的功绩送给了平保……

平保性子较急且直,在看公孙明不扎眼的环境下,自是不肯见到公孙明失势,哪怕明知司马懿所言不无事理,适口中倒是还是不肯服膺。“呵,文恒兄这话就矫情了,一帮未经风雨之二世祖罢了,纵有些小聪明,也难登风雅之堂,更遑论与绝世雄主争锋,罢了,不说这个了,曹公之胜负如何还是将来之事,目下你我二族皆已到了存亡存亡之

“嗯?仲达之意是……”

且看那公孙明会否饶过你我两家?”

司马懿阴冷地笑了笑,紧着又道出了一番令平保寒毛倒竖之言。

“嘶……若真如此,事急矣,此处不成再留,你我须得紧着赶回族中,先将长幼都送过了河去。”

这一见平保兀安闲那儿死鸭子嘴硬着,司马懿不由为之点头发笑,也没再坦白本身的心机,面色一肃间,便已道出了句惊慌之言。

际,再不早作图谋,怕是举族死无地也。”

“好,那就这么定了,某有一族弟就在身边跟着听用,为人最是机灵,且就着其前去联络,定可大有所得。”

平保与司马懿乃是总角之交,一贯莫逆,对司马懿之能自是信得过,此际听得司马懿如此判定,竟是涓滴不疑,倒吸了口冷气之余,这就起了从速逃之夭夭之心机。

听得司马懿此言蹊跷,平保不由地便是一愣。“河内是决然没法守住的,不说‘朝廷’那头希冀不上,孙使君怕也将大祸临头了,如果某料得不差的话,张郃所部一进抵关前,天井关的幽州军便会大肆杀出,其兵马当不下三万之数,就孙使君手中那七千余老弱病残,怕是给幽州军塞牙缝都不敷,其部一败,我河内诸军首尾便已难顾,短则数日,长不过半个来月,河内必难逃沦亡之祸,你平家与我司马家此番为守河内但是没少出人着力,待得兵败以后,

“善,某此处有手书一封,文恒兄且就紧着派人送去张郃军中,迟恐生变。”

司马懿虽年青,可心倒是极狠,既是决意要特长中的兵权去调换晋身之阶,又岂会担忧手中沾不沾血的,他担忧的仅仅只是卖的代价不敷高罢了。

用处,为争夺更大的好处,他自是不介怀将手中的兵权卖上个好代价的,至于将来之实在筹算么,他倒是决然不会跟平保细说了去的。

“此事倒是可行,某对此并无贰言,只是关中另有孙使君之亲信在,如果泄漏了风声,那……”世家后辈尽忠的工具就只是本身的家属,至于曹操以及所谓的朝廷大义,于世家后辈而论,全都是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谁能给世家带来最大的好处,世家便方向谁,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平保天然也不例外

“曹公确是雄才,论文论武,或许都在那公孙明之上,可有一条倒是致命之地点啊,呵,落日虽好,又怎比得朝阳兴旺,文恒不会视而不见罢?”

明其人之智,又岂会薄待了我等,有此根底,再凭你我兄弟之才,何愁没有将来,至于族中么,那些不肯留者,暗中送过河去也就是了,机不成失,时不再来啊,文恒兄切莫自误方好。”司马懿素有弘愿,曹操几番诏令其入许都为官,他都装病不去,就是在等着一个能够把握兵权之机遇,可惜的是兵权到手之际,河内郡也到了必亡之时,在十数万幽州雄师面前,这么点兵权底子派不上甚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