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 第四卷 共逐鹿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天亮[第1页/共4页]

本日勤恳房,不过卯时三刻,天气犹暗淡,便已是书声琅琅,勤恳房又分上中下三房,大抵上六岁至九岁鄙人房,十岁至十五岁在中房,十五岁以上就读上房,此中女子春秋分别另算,直至男婚女嫁,以及获得授业徒弟的承认,方可退学。本日正值儒家日,三房内各有一名父老在引读儒家张贤人的典范,难易程度天然会分歧。勤恳房的下房外,站着一名身着紫袍系御赐羊脂玉带的“年青士子”,看着那些点头晃脑用力朗读经籍的幼龄稚童,按着先帝立下的端方,都不准在房内戴貂帽披裘衣,冬寒砭骨,也是如此,此时房内只要在徒弟讲案底下摆有一只小铜皮火炉,那些绝大多数生下来就与国同姓的孩子,跟贫家后辈就学私塾并无两样,大多脸颊冻红,手脚畏缩,趁着徒弟读书的间隙,从速低头呵一口热气在被冻得生硬的十指上。屋外,除了这名穿着特别并且在普通人眼中非常陌生的读书人,另有一名得以披大红蟒袍的宫中老寺人,谨慎翼翼站在外边,上了年纪的老寺人有些走神,没有重视到那位读书人的到来,这也难怪,他说是得盯着勤恳房以防不测,可他这一站就是十多年啊,袍子都换了七八件了,十多年下来,宫中事件本就气度森严,哪有甚么不测?不管成年从这里走出去后在外头如何行事放肆的赵室后辈,肄业之时,谁不是如他这般毕恭毕敬站着,他们则乖乖坐在那边读书背书?饶是赵武和赵风雅如许出了名的皇子公主,只如果进了勤恳房坐下后,那也都是夹起尾巴做人的。老寺人看了眼屋外,院子里入冬后倒是在枝头多挂了一盏大红灯笼,悄悄叹了口气,传闻外头不承平啊,广陵道上那些余孽贼子不知从哪儿找了个姓姜的小丫头说复国就复国了,害得宫内好些个当年从西楚皇宫里逃出来的故乡伙们时下都胆战心惊,得闲时连几口小酒都不敢喝了,说是怕被人误以为心有积郁借酒浇愁。仿佛西边那边大小蛮子也不消停,大蛮子北莽要闹,小蛮子北凉也跟着闹,他这辈子也算见过些风雨了,可就是整不明白这些家伙好好太常日子不过,非要瞎折腾个甚么劲?乃至连那位首辅大人也鬼迷心窍了,你说你碧眼儿年纪还没我这么个寺人大,官却也已经做到那么大了,怎的还不满足?这不明摆着是自寻死路吗?老寺人没出处想起院中那些花花草草,忍不住就有些唏嘘,心想首辅大人呐,此性命可不是那些草木,本年冬没了,来岁春就又有了。

那位韩大人则嗤笑道:“那韩某可就要多问一句了,这谁都能说出口的事理,又有谁能自证其事理?”

赵篆让揉了揉赵历的小脑袋,笑眯眯说了句今后别忘了多去找你婶婶讨糖吃,然后再让那老寺人领着赵历去找位太医。他与陈望走在阴暗小径上,沉默半晌后出声打趣道:“陈望,看上去你这个少保当得不顺心啊。”

赵篆俄然问道:“你如何评价首辅大人和齐祭酒?”L

当然现在都城高低都应当敬称一声“陈少保”了。

赵篆停下脚步,看着这个家伙,很当真问道:“都说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你跟我们那位铁骨铮铮的晋三郎可都是北凉人士,如何就这么不一样呢?”

陈望轻声笑道:“不过乎六合知己四字,天尚公允,地容怜悯,两不相误。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无情,人非禽兽,岂能没了怜悯之心?”

嗯,陈少保先前不是说过,法不过乎情面嘛。

陈望踌躇了一下,点头自嘲道:“一方水土也有一方水土的差别,想来我陈望在用柴禾在雪地里练字的时候,右祭酒大人就在揣摩如何研制上等宣纸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