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六甲秘祝九字言[第1页/共3页]

北条三人此时已至坝身,听得破风声传来,指模一掐便已匿去,撒菱尽数落空。

饶是如此,杜墨亦是连吐数口鲜血,仿佛一副虚脱欲绝之模样,那水龙本正欲出爪拍向北条,却也是以颤抖数下,身形又虚幻数分,已至濒碎之境。

甫一站定,便见李文华、云虎二人已然欺上,三柄忍刀挥动,两边连斗十数回合,北条甩手一把撒菱(十字钉)直射李文华、云虎二人,闪身朝坝上扑去。这泥地可透露身形,忍术无用,待至坝上情势方可逆转。李文华、云虎二人亦知此中之短长,迸起内气迎上。

二忍者对视一眼,一者遁至李文华二人身后,八柄手里剑直指云虎。

云虎脚步一乱,身上立时中了三枚手里剑,闷哼一声,几乎扑倒。李文华以点打指功点于数穴之上,一步跨出,横于云虎前,软剑凌舞,可谓将东岳太极拳剑施得炉火纯青,硬是将多数暗器扛下。

念及此,李煦宁更是感慨寻道之艰,超脱之难,故而元玄真人于《修真九要》内第一句便谓之“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前人皆谓之天下罕见之事。”

北条嘿笑一声,拎起杜墨赶至几人前,道:“偷袭又如何,不成达成目标,何种手腕皆是虚妄。”说干休起刀落,欲将此三人成果,却听那小羽士吟道:“笑看孽畜自逞强,道人面前把道扬。三句难离天不容,一口直说法不当......”恰是先前玄渊所唱顺口溜。

与李煦宁投一眼神,李文华二人收敛心神,徐行前行。高耸间,三十二枚手里剑自八方而来,二人立施手腕将之轰开。

至于藏密,亦为唐朝及今后自印度传至藏地的,受内隧玄门及藏地本土苯教之影响。

北条以衣袖一抹嘴边血丝,道:“本日倒是看走眼了,未推测中间身为削发之人竟然如此。”

《黄帝太乙八门入式诀》卷下更谓,古者鬼谷子、张太玄、唐公弼、费长房、李八伯、陶先生、鲁哀公、珞碌子、伍子胥、张子房、鲁平公、周文隆、王子乔、甯先生、左公房、淮南子、谢天然,皆以此法行持而获仙矣。

李文华略前半步,右腿屈膝,持剑直立,直接一招北风裹衣(即高低格剑),软剑带上一轮光彩,隐呈太极之状,竟将身前撒菱卷得一处,遂身形一扭,一招风扫梅花打出,只听得一声“唆”响,那撒菱化作一毒蛇噬去。

北条三人可不待李煦宁这般唏嘘下去,九字真言对其很有承担,容不得迟延,闪身便斩向李煦宁。李文华几人欲上前对敌,却被李煦宁拦下:“那伤混有烈毒,切莫乱动。”

说来这九字真言、忍者九印,世人均知,九字密咒本为道门六甲秘祝,载于东晋葛祖洪仙师所著《抱朴子》:“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明道藏版载九字真言为临兵斗者皆数组前行,宋版则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故以宋版“阵列前行”为准)

李文华、云虎二人瞧得如此,忙将杜墨置于坝上,随即便掉头便朝北条三人而去。北条轻斥一声,化得一道剑刃,闪至那水龙头颈,一刀而断,水龙遂散作漫天水珠打落泥地。

九字密咒本便是六甲秘祝,葛祖谓之“无所不辟”,可见其之要要。既密宗藉此六甲秘祝连络密宗指模传至今时,道门正统六甲秘祝又岂会无体系之修法。

而李煦宁却尚在枝头回味先前那忍者九印,为何称之为忍者九印?

传播至今道派、官方皆有传播,比方官方传播的《秘传万法归宗》内便有很多六甲修法,但若不得真师者不成胡修,一是可贵方法,二是《秘传万法归宗》以内有正有邪,二类密法均录于内。至于道派以内则更是多有相干之法,虽召请秘术仅存灵宝派、与清微派以内,但其他秘术亦能藉用六丁六甲之神力起得功效,更遑论自灵宝、清微二派传播出去的号令秘术等。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